什么人济世 济世度人简介
济世度人简介
道教信仰 大道 道的初义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
道的主要内涵
道的主要功能
德
德的主要含义
体道合德
得道可以成仙
道法自然
自然的内涵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宇宙论 宇宙论
开天辟地
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
天地开辟的过程
三十六天
幽冥世界 太极与阴阳 太极与阴阳
气
无极与太极
无极
太极和太极图
阴阳五行(1)
阴阳五行(2) 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
太平的理念
清净无为
济世度人 人生理想 明道立德
道化教育 劝善行善 劝善行善
广积阴功
因果秘义
行善准则
修善方法
道教讲究清静无为,绝对没有完全不理世事,不关心社会治乱,不问民众灾祸的倾向。相反道教素来提倡济世度人,积极地为解决人民的灾难、为社会的安全幸福贡献力量。
目录
立功于社会和功成身退
道门对社会的治乱,素来关切,老子提出的社会理想,《太平经》提出的太平理念,都包含着清除社会弊病的内容。必要的时候,道教中人也将这种清除社会弊病的呐喊付诸行动。太平道和早期的正一盟威道教,都曾这样做过。魏晋之后,时势变迁,道教很少以自身的组织直接参与社会政治,但仍然以自己的影响和行动,积极地为社会服务。
丘处机的往大雪山见成吉思汗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丘处机本来在山东修道和教训徒弟,时成吉思汗西征,驻军于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派使节来召。其地离山东不知几万里,更值战乱,路途凶险可知。但丘处机本着「欲罢干戈致太平」的宏愿,不顾自己年近八十的高龄,毅然前往。从1120年起行,历尽艰险,直到1122年3月才到达大汗行营得到召见。他在进言大汗时,每以「除残去暴」为心。据《元史.释老志》记载太祖(成吉思汗)正西征,天天从事攻击战斗,处机每每说「凡想统一天下的,必定在于不嗜好杀人」。问及治理天下的方针,则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1]得到成吉思汗的赞赏。及回程时,丘处机又利用大汗所赐的圣旨、虎头令牌,颇做了些有益于民生的事。当时,元兵践蹂中原,河南河北尤严重,民众被俘虏捕捉,没办法逃脱性命,丘处机回到燕地(今北京市)后,派其徒弟持谍招求被俘沦为奴隶的民众,多至二三万人。不过与许多汲汲于用世,谋取荣华或名声者不同,道教徒遵守老子「功成身退」的教导,待做完好事,常立即退隐,而不居功,不恃以为傲。

维护民族文化
中国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处于先进地位。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异族入侵的情形。这些异族或最终被我驱逐,或者受我中华文化之燻陶,成为我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员。当着外族入侵之时,我民族文化一时岌岌可危,道门高士往往以保留与复兴我先进文化为己任。北魏时寇谦之向北魏太武帝进献大道,许其为太平真君,目的之一,便是以中华先进文化教化后进。两宋之际,北方为女真族政权所统治,王重阳创立全真教,萧抱珍创太一教,「远法汉仪,近追前代」,刘德仁创真大道教,都具有保留民族文化的良苦用心,所以当时的中原遗民,颇有信向,并从中觅找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台湾期间,大力推行所谓「皇民化」,企图泯灭我同胞的民族精神,强制毁灭道教神像。但一旦光复,道教庙宇很快恢复,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珍惜和保卫。近代,华人足迹遍布于全球,华人社区中常有道教或道教神祀。道教已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救人性命为上功
《度人经》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是贵生的宗教,在其济世度人的宗旨中,救人性命具有突出的地位。葛洪也说:「道门以救人活命为上功。」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最贵,重于千金,一方药济人病痛,功德过于千金。」[2]所以他将编纂的药书称为「千金要方」。正由于这样,道门中人,往往精研医道,擅长药物学(本草学),经常义务为人治病,或只受极低廉的酬金。现代社会,不少道观尚保留着设立诊所、医院,或者道长研究医技为人治病的优良传统。
指点迷津,去除不良观念
济世度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挥道教的教化功能,推行大道之理于社会,使道教文化为一般民众所享用。历代有识之士也都肯定,道教的宗旨在使人「澡雪精神,摆去俗累」。道教尊为孚佑帝君的吕洞宾,便以既解救人们现实困难为心,同时也常常警示世人,帮助人们摆脱各种俗见的束缚。香港地区流传的《吕祖无极宝忏》借吕洞宾祖师之口,批评顽愚、自以为聪明、无知、愚忠、凶邪、贪淫等等错误思想和言行,劝导人们涤除身垢,共获福因。清代全真龙门派高道王常月在开坛说法时,列二十义项,济度众生为其中之一。同时他又提出,度人先须度己。要想度人,自己必须消除迷悟,了彻大道。这就是说,要想度人,先要自身严格要求,用自己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民众,引导民众。
此外,道教还通过举办各种宗教活动,提供各种宗教服务,例如举办各种斋醮,沟通人神,和顺阴阳,以为民祈福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