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纲挈领 成语: 挈领提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挈领提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典故和故事?
成语: 挈领提纲 成语简解编号: 3674
成语: 挈领提纲
注音: ㄑ|ㄝˋ ㄌ|ㄥˇ ㄊ|ˊ ㄍㄤ
汉语拼音: qiè lǐng tí gāng
参考词语: 提纲挈领
释义: 义参「提纲挈领」。见「提纲挈领」条。
Emoji符号: 挈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挈领提纲”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提纲挈领」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提纲挈领」系由「提纲」及「挈领」二语组合而成。「提纲」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文中提到:会张网的人,只须牵动系网的大绳,就能把鱼网张好。如果要一个一个去牵引网目,才能把网张开,那是非常辛苦而且艰难的工作。只要能提住鱼网的总绳,使网孔张开,鱼儿自然就入网了。所以官吏跟人民的关系,就像树叶的本,鱼网的纲,所以圣人只要治理好官吏就好,不用直接治理人民。「挈领」则是出自《荀子.劝学》。荀子在此篇提及,要追溯先王的本源,穷究仁义的根本,崇尚「礼」,是入道的捷径。就好比用手提起皮衣的领子,屈著五指一抖,整件皮衣的毛就都顺顺溜溜了。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提纲挈领」,用来比喻抓住事理的重点。
典源: 此处所列为「提纲挈领」之典源,提供参考。1、「提纲」:《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四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1>,不一一摄万目2>而后得。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3>矣。故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注解〕 (1)纲:鱼网上的总绳。 (2)摄万目:牵引众多网子的孔眼。摄,牵引。 (3)囊:作动词用,指鱼入网内。2、「挈领」:《荀子.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1>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2>也。若挈裘领3>,诎4>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注解〕 (1)原:推究根源。 (2)经纬蹊径:纵横的径路。 (3)挈领:提起皮衣的领子。挈,音ㄑ|ㄝˋ,提起。 (4)诎:音ㄑㄩ,弯曲。同「屈」。
书证: 01.宋.朱熹〈吕氏家塾读诗记后序〉:「今观《吕氏家塾》之书,兼总众说,巨细不遗,挈领提纲,首尾该贯。」
成语接龙“纲”字开头的成语
纲举目张
纲提领挈
“挈”字结尾的成语

纲提领挈
“挈”字开头的成语
挈领提纲
“纲”字结尾的成语
挈领提纲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挈领提纲”分成的单字详解:
挈, 领, 提, 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