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演变动画 历史上的日本朝代变迁
历史上的日本朝代变迁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西元前3世纪前后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10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
弥生时代 西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
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
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坟时代 西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
随著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
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
4世纪,大和政权吸收了大陆的高度物质文明;到了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
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契机,著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摄取大陆文化,至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时代 西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於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於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
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
《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
此外,现在还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 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
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
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摄取大陆文化。
10——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
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混乱,武士集团强大起来。
到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於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
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
但是10世纪后与大陆的直接交流断绝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
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纪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11世纪初)、随笔《枕草子》(西元1000年前后)等等一批文艺作品。
3)中世纪(12-16世纪) 镰仓时代 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
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摄取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
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
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
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原作诞生于13世纪初),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
室町时代 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2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於优势。
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
应仁元年(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
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
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
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
(4)近世(16-19世纪中叶) 战国时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
永禄三年(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
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
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
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
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
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
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
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
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
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
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
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著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
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
除开放长崎、界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
由於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
但是,随著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
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
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
(5)近现代(19世纪后期至今) 幕末.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
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余年的日本国门。
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
於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展开了。
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运动中,萨摩、长州两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
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

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
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
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