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观
-
蔡佳容:对象化与异化双重逻辑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奠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观念变革的再考察
本文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化与异化双重逻辑展开,探讨其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奠基作用,分析青年马克思如何通过批判异化劳动实现哲学与经济学的双重转向。
历史唯物主义 异化劳动 新世界观 青年马克思 对象化与异化 双重逻辑 -
马克思感性概念的哲学革命意蕴——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探讨马克思感性概念的哲学革命意蕴,从感性客体到感性主体的转变,揭示其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根本超越,强调实践与主体性在哲学视界中的核心地位。
新世界观 哲学革命 马克思感性概念 感性主体 感性客体 哲学视界 -
26岁女找不到对象 本人26岁找了一个女朋友,但是她告诉我说她离过婚的
本人26岁找了一个女朋友,但是她告诉我说她离过婚的 本人26岁找了一个女朋友,但是她告诉我说她离过婚的其实这件事只要你不在乎就行,因为是你要与她一起一辈子,而不是你的家人。但是她为什么仅仅两个月就离婚
新世界观 蒲鲁东 批判研究 -
余源培、付畅一:新世界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 ——对《哲学的贫困》的解读
文章解读《哲学的贫困》作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首次公开问世的重要著作,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强调其对蒲鲁东唯心史观的批判与经济范畴本质的揭示。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哲学的贫困 新世界观 蒲鲁东 批判研究 -
熵:一种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新的世界观
文章介绍熵作为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新世界观,结合《增长的极限》与热力学定律,探讨能量守恒与熵增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强调其在现代科学与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新世界观 熵 能量守恒 热力学 熵定律 熵增加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