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志
-
汪晖:谈《读书》11年——在21世纪之初进行全球性的思考
汪晖回顾担任《读书》主编11年,探讨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转型与社会科学的思考,强调思想领导力与公共讨论的重要性。
汪晖 社会科学 中国转型 读书杂志 全球正义 思想领袖 -
海外学者谈《读书》与“《读书事件》”
文章聚焦海外学者对《读书》杂志及‘读书事件’的深度分析,探讨近十年中国思想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变化,强调东亚社会与中国思想的互动与影响。
中国思想 全球视野 读书杂志 读书事件 海外学者 东亚社会 -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孙歌答问(2)
孙歌在《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讨论中国知识界突破新自由主义包围的努力,强调不能简单以主义划线,需从历史与思想传统中寻找应对方式。
新自由主义 孙歌 读书杂志 中国知识界 思想传统 突破 -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雷启立答问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雷启立谈及杂志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重点评价2003年大学改革讨论的社会影响,强调知识群体对现实问题的回应与责任,体现刊物对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
座谈会 读书杂志 十年文选 雷启立 答问 大学改革讨论 -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陈映芳答问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陈映芳谈及杂志对城市化、农民工等议题的讨论,强调将现实问题纳入文化视野,推动公共知识界关注。
三农问题 文化讨论 城市化 农民工 读书杂志 陈映芳 -
《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刘擎答问
刘擎在《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后谈及不同时期《读书》的阅读感受,认为80年代难读而90年代更清晰,强调知识背景对理解的影响,并评价《读书》对三农、亚洲问题的思考,呼吁批判性与反思性。
三农问题 读书杂志 阅读体验 刘擎 知识背景 亚洲问题 -
读书事件:专访李泽厚、钱理群、姚洋
李泽厚回顾读书杂志发展历程,评价其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启蒙作用,探讨社会思潮变迁与知识界分化,强调《读书》应保持批判锋芒,关注现实与学术结合。
时代变迁 思想启蒙 社会思潮 读书杂志 李泽厚 知识界分化 -
任世泽:《读书》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探讨《读书》杂志未来发展方向,涉及思想变迁、公共话语平台建设及政治斗争背景,强调知识分子应与社会实际和人民群众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政治斗争 读书杂志 思想变迁 未来发展 方向分析 公共话语平台 -
汪晖: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反思吗
汪晖曾担任《读书》杂志执行主编,与三联书店有长达11年的合作。因改组事件,他与《读书》的联系戛然而止,引发对社会反思与政策变化的讨论。
反思 汪晖 读书杂志 社会政策 三联书店 改组 -
云淡水暖:奇怪,“新自由主义”也要搞专政
文章探讨新自由主义与专政的矛盾,分析《读书》杂志在汪晖领导下如何引发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争论,揭示新自由主义在学术界的主导地位及思想界的分裂现象。
新自由主义 汪晖 冲突 专政 新左派 读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