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经济学
-
陈世清:什么是新常态
文章探讨新常态下中国应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与制度设计,提出对称哲学与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实现中国梦与社会主义信仰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常态 对称经济学 -
陈世清: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有中国“特色”
文章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特征,强调对称经济学与价值规律,提出共有制、平等发展等核心理念,对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性与可持续性。
价值规律 特征 共有制 平等发展 对称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 -
陈世清: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与对称经济学方法(八)——林毅夫的发展经济学实际上只是增长经济学
文章指出林毅夫的发展经济学本质是增长经济学,强调利润导向与边际效率分析,忽视发展多维度与社会福利。主张用价值机制替代价格机制,构建对称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林毅夫 发展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 价值机制 增长经济学 -
陈世清:新古典经济学方法与对称经济学方法(一)——形式逻辑是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文章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局限,强调对称逻辑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必要性,提出对称经济学方法论,主张经济分析需结合形式逻辑与对称逻辑,以揭示经济本质与规律。
方法论 经济理论 经济学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 形式逻辑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五十四)——经济解释的出发点是什么:评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二)
文章探讨经济解释的出发点,指出西方经济学以假设为公理,而对称经济学以主客体对称关系为公理,强调经济人应为具体现实主体,而非抽象假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批判 对称经济学 经济解释出发点 张五常经济理论 经济主客体关系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五十四)——经济解释的出发点是什么:评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二)
文章探讨经济解释的出发点,批判西方经济学以假设为公理,主张以主客体对称关系为经济学公理,提出对称经济学体系,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对称逻辑,对比张五常理论,构建不可证伪的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批判 对称经济学 经济解释出发点 张五常经济理论 经济主客体关系 经济学公理化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四十九)——大国“崛起”是增长还是发展:评李稻葵的中国发展战略与模式(四)
文章批评李稻葵将中国崛起视为经济规模扩张,主张应变增长为发展,强调对称经济学与再生经济模式,以实现真正稳固的大国崛起。
金融危机反思 中国崛起 发展模式 经济转型 对称经济学 变增长为发展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五十)——“总需求”、“总供给”、“经济过热”都是虚幻的概念:评许小年给政府宏观调控“正名”的方法论(三)
文章批判西方经济学中‘经济过热’概念的虚幻性,强调结构失衡与消费预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提出对称经济学与再生型经济的重要性。
对称经济学 配置型经济 经济过热论 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 消费预期危机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三十八)——“幸福—收入之谜”是个伪命题:评田国强的经济学方法论(四)
文章指出‘幸福—收入之谜’是西方经济学伪命题,陈世清批评田国强等人理论基于价格经济学范式,忽视物质与精神需要系统,强调需从对称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幸福与收入关系。
伪命题 对称经济学 陈世清 经济学方法论 幸福收入谜题 田国强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三十三)——经济学的方法是什么:评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二)
文章评析杨小凯新兴古典经济学方法论,指出其仍属西方配置经济学,分析框架未突破传统范式,缺乏科学对称方法,影响经济学科学性。
对称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经济学科学性 新兴古典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分析框架 经济学分析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