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巴顿将军的战术 解密巴顿将军为何战时是上校战后被降至少校

火烧 2022-03-26 04:00:55 1073
解密巴顿将军为何战时是上校战后被降至少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协约国一方派远征军赴欧参战。1918年11月大战结束。美国远征军凯旋回国,日后成为美军著名将领的巴顿也在这支队伍里。当其他战胜国军队

解密巴顿将军为何战时是上校战后被降至少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为协约国一方派远征军赴欧参战。1918年11月大战结束。美国远征军凯旋回国,日后成为美军著名将领的巴顿也在这支队伍里。当其他战胜国军队都在论功行赏、封官晋爵时,巴顿肩头的军衔等级标志却从上校变成了少校。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巴顿有什么过失而被降级了吗?

原来,在战争期间巴顿佩戴的上校军衔符号是一种临时军衔(又称职务军衔、代理军衔)。战争结束后,依照制度规定,他恢复了原来的军衔(又称永久军衔或个人军衔)——少校。

临时军衔早先称作「名誉晋升军衔」,早在17世纪初英国就使用这个词,用来表示临时提高一个人的决定权,作为对他胜任职守的一种奖赏,后来用于对军衔的名誉晋升。在美国,名誉晋升军衔的制度也建立较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战争时期。例如乔治-卡斯特在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时,已获得少将级的临时军衔,而他的实际军衔才是上尉。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军队在战时也大都实行这种临时军衔制度。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意义,美军以为主要在于「很时期可以把更大的职责交给军官,而避免在很时期曾经后出现过多的高阶军衔」。按规定,军官临时军衔同实际军衔的差别一般不超过两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苏联军队不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其军官军衔低于编制军衔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1944年,苏联近卫步兵第29师急需提升一名团长指挥部队。上级选定了特列季亚克大尉。于是,21岁的特列季亚克担负起指挥全团的重任。在他手下,有8名中校、几十名少校和大尉——这些人都得向特列季亚克大尉敬礼。而在实行临时军衔制度的国家就不会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无论你资历多浅、年岁多轻,你只要担任团长,就能佩戴上校或中校军衔。

巴顿将军的战术 解密巴顿将军为何战时是上校战后被降至少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军衔制度基本上都是依照苏联的模式建立的,与传统的西方式军衔有所不同,被人们称为东方型军衔。起初这些国家没有临时军衔一说,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的国家也出现了这种制度。如捷克斯洛伐克新颁布的军队服役法规就开始规定「人民军准尉、军官和将官在需要时,可临时授予比本来际军衔高的军衔」。

授予临时军衔的依据是军官职务的编制等级,一般随军官职务的变迁而自动升降。如美国军官职务提升后,军衔符号随之自动更换;当军官失去这一职务后,与其相应的临时军衔也就随之撤销,而恢复佩戴本人的实际军衔符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