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外交促进了什么的发展 乒乓外交的三大高潮:中美两国借助乒乓球破冰

乒乓外交的三大高潮:中美两国借助乒乓球破冰
仅就「乒乓外交」的中美关系定义而言,其「第一高潮」出现今1971年7月16日、尼克松总统戏剧性地宣布将访问中国之际,但在此之前,另外一些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快速升级,也是值得予以注意的,例如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宣布访华一事,就被《朝日新闻》评价说:「苏联营垒的党的最高领袖访问中国,是中苏关系恶化以来绝无仅有的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的乒乓球外交在东欧掀起的第一个波浪。」
根据美联社和合众社对那一天的报道,我们能大体勾画出那一天的故事:尼克松发表前所未有的对华政策讲话之前,他吃了蟹脚、喝了四十美元一瓶的酒。在广播室讲完话后,他博得了人们的掌声。这时先是有人问他:「你会打乒乓球吗?」尼克松笑着回答说,「不会,从来没有玩过。」然后又有人问他是否要去一家中国饭馆用晚餐。他回答说:「这个意见非常好,我喜欢吃这种饭菜」。「对尼克松来讲,这确是一个很美妙的夜晚。他自当总统以来,这是最高兴的一个晚上……」
中美「乒乓外交」的第二高潮,是尼克松在1972年2月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在他的专机从檀香山起飞的那个晚上,《纽约时报》记者写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报道——
「去年以几场轻量级的乒乓球赛为开端的比赛,今天晚上成为一场很认真的围棋比赛。尼克松先生、毛先生和周先生不论是取得谅解还是出现分歧,都将参加显示智慧和谋算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比赛,在全球性棋盘上下子占地盘,先占据他们能占的地盘,同时企图包围对方的阵地。中国人十多年来一直在用下围棋的手法对付俄国人,懂得下围棋的日本人现今也参加了多边的竞赛。世界将不会马上了解这盘棋自己。」
中美「乒乓外交」的第三高潮,是1972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对美国的回访,它再次在美国掀起了乒乓球热潮,这方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美国政府没有为这壹次访问的经费买单,使得美国主办方不可以不考虑收支平衡问题、从而没有在中国队所到的每个城市都安排最大的体育馆进行表演。但当看到一万多座位的体育馆(NBA底特律活塞队和NHL底特律红翼队当时的主场、底特律的科博体育馆)门票销售一空、《md语录》成为畅销书、中医和针刺麻醉风靡一时、学习中文成为时尚……等等情景之后,斯廷霍文深感自个太不会做生意了,这时这位美国乒协主席已当上国际乒联副主席了,这位仁兄虽然在克莱斯勒公司工作,但他是一个「人力资源干部」,在市场营销方面显然是个「二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