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西游记原著人物形象还原 历史误解: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形象,并非懦弱

火烧 2022-12-21 03:17:39 1026
历史误解: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形象,并非懦弱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贞观五年
西游记原著人物形象还原 历史误解: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形象,并非懦弱

历史误解: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形象,并非懦弱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贞观五年(631),李治被封为晋王。贞观十六年(642),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七年(643)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七月即位,时年22岁。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高宗逝世,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他的文治武功并不输与任何一位唐代帝王,甚至可以和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媲美。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与四兄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

李治在位长达34年,身体却一直不好。高宗 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载亦,高宗末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 。 史称,太宗去世,他哀毁过礼,即落下疾病。

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他执政后李唐政权被武则天的武周政权所替代,所以一直以来声誉遭到史学家的贬低,以致给后人留下懦弱的印象。

其实高宗执政前期贡献颇多。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刺激了社会生产力,使被破坏的生产关系得以恢复,农业经济得以发展。灭西突厥、将倭国势力逐出百济,征灭高句丽,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这一时期大唐帝国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家太平,被史家称为永徽之治。

他还有知人之明,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德、张文、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的。

在处置危及皇位安全的重大事件中,也丝毫未见昏懦和缩手缩脚。最有代表性的是永徽三年(652)他处理宗室近属的谋反案件。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与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巴陵公主的驸马柴令武、高祖女儿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高祖六子荆王元景等人对高宗即位心怀不满,牢骚满腹,他们勾结在一起,阴谋发动政变,共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荆王元景为帝。事情败露以后,高宗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房遗爱声称太宗三子吴王恪是主谋。高宗果断下令: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斩首,荆王元景、吴王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等自尽。同时,又有一大批人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贬岭表,吴王恪之弟被废为庶人、房遗爱之弟遭贬、薛万彻之弟被流放,株连很广。其中,虽然有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毕竟也是假手皇帝。高宗如此处理事情的手段,如何会容忍武则天专作威福这样的作风。

高宗时颁布的《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代表了人类封建文明史法制最高成就,成为亚洲国家立法的典范与来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