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为什么被烧?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天下第一园“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一把火烧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天下第一园“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一把火烧了。但是,圆明园为什么被烧?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恐怕多数人就不知道了。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曾经有一个天下第一园“圆明园”被外国侵略者一把火烧了。但是,圆明园为什么被烧?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恐怕多数人就不知道了。
不卖关子,先说答案。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英法联军。英法联军决定烧圆明园的直接理由是为了报仇。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清政府却将正在和自己谈判的39个英法代表团的人当做人质给抓了,而且还处决了21个。蛮横的英法联军司令气急败坏,一声令下烧了圆明园。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会打到北京,清政府为什么要抓那些谈判代表?主要原因今天说起来也许不可思议:因为谈判代表坚持英国公使必须面见大清皇帝递交国书,中方觉得这个要求欺人太甚无法接受。
一、圆明园为什么被烧?
下面我们就简单讲讲这段历史。这段历史的整个过程,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它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亚于太平天国运动。
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同英国、法国和美国各签了一个条约。其中1844年和美国、法国签署的条约中规定了1856年再次谈判修改条约内容。按照条约规定的最惠国待遇,英国人要求一起修约。
那个时候清政府所有外国事务都由驻广州的钦差大臣也就是两广总督出面处理。1856年,英、法、美驻中国公使提出修约要求后,两广总督叶名琛拒绝谈判。英法两国就认定只能用武力逼中国人来到谈判桌前。(无疑,这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5600人兵临广州城下,对叶名琛下了谈判修约的最后通牒,叶置之不理。12月28日英法联军对广州发动进攻,29日占领广州。1858年4月英法联军乘船直达天津,攻占了大沽要塞和天津。在武力威胁下,清政府的谈判大臣被迫与英、法、美和俄罗斯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北京设立公使馆,新开放10个长江沿岸通商口岸,调整进口关税税率,允许外国人持护照在经中国官方同意后进入中国内地旅游,允许传教士在中国全境有行动自由和战争赔款等。
如果不是咸丰皇帝对敌我实力对比完全无知,如果不是他坚持不要见不对他下跪的外国公使,那么就不会有1859年大沽的伏击,更不会有1860年扣押并杀死对方谈判代表的事情发生。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中国人早就知道的道理,也是国际惯例。如果没有这两次违背国际惯例的事情,虽然也会签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但是圆明园起码还可以留给我们后来人吧。(更严重的后果是,1860年谈判期间,最可恨的俄国人趁火打劫,割走了我们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前常说“落后就要挨打”,针对这次挨打,我想说:其实是愚昧无知导致了挨打。而愚昧无知,往往来源于保守和封闭。比如说这个恭亲王吧,本来是非常保守的,主张坚决抵制洋人洋货进入中国。但是经过了北京谈判,与外国人接触多了,后面居然成了推动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这就是开放和交流带来的变化。
三、圆明园被烧后中国政治格局所受到的影响
祸兮福所倚。这场战争也产生了一些好的结果。
首先,英法美各国都相信一个稳定的政府有助于他们在中国的商业利益,所以他们在合约签订完成后,不仅帮大清政府引进先进武器对付太平军,还派军人直接参与了战斗:在江苏巡抚李鸿章的部队里,有一支由英国军官戈登为首,英国人为主的“常胜军”;在浙江巡抚左宗棠的部队里,有一支类似的“法中混合军”。另外,李鸿章的9000淮军能从安徽通过太平天国的势力控制范围快速到达上海,就是乘坐了太平军无可奈何的英国商船从长江过去的。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过后,以恭亲王和曾国藩为首的有识之士才真正意识到了大清朝的落后和西方世界的先进,于是,就有了后面推动中国走入近代化的洋务运动。在和太平天国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曾国藩就组织人在安庆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小火轮,后来,又在上海造出来中国第一艘军舰。这些,我们后面具体再讲。
来自:晓明 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来自:晓明 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很赞哦! (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