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福墓志铭 雨果是哪一派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墓志铭

雨果是哪一派的代表人物?雨果的墓志铭
维克多·雨果在法国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他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而且他是19世纪前期积极烂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众多的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以及文艺评价等政论文章。他于1885年5月22日逝世,享年83岁,雨果的墓旋葬在巴黎伟人墓园里。1885年5月18日,雨果得了一场肺炎,由于年岁的关系,没能抵抗住病魔的困扰。在他病倒的时候喃喃的说「欢迎死神来临」。或许他并不想上帝来到家里,因为他死时并没有让天主教来做圣事,而是让孙儿乔治和孙女嚷娜诀别。他于5月22日逝世后,法国政府决定将雨果的遗体停放在巴黎凯旋门供民众瞻仰,然后举行国葬,所以它在6月1日才入土。
莫里斯·巴莱斯曾这样描述雨果追悼的场面:「人潮汹涌,从协和广场挤到距离灵柩台二百米处,其景况令骑兵马队惊骇不已。民众狂热谵妄,叹赏创造了一位圣贤。」罗曼·罗兰这样一位天才报道记者同样感叹道:「在一束束鲜花一堆堆花圈中,显现穷人的黑色柩车,上面放著两个玫瑰花环。两百万人跟随灵车,从星形广场将诗翁穷酸的棺材送进了先贤祠。」雨果的葬礼结束后,他被埋葬进法国伟人墓园里。雨果的墓应当是在这样一个拥有大多数伟人的墓园里,让这些法国的伟人齐聚一堂。
每一位名人或是伟人都会有自个的墓志铭,也是他们所属的墓志铭激励著自个用不停止自个前进的脚步。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的墓志铭道出了看待人生的态度,同样也显示出这样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文艺作家的真实思想。雨果在浪漫主义题材的小说中,显示出了他的仁慈。同样,雨果的墓志铭也像他的作品一样,富有深意,并具有批判性。在雨果的作品中能看到当时的法国政府是那样的黑暗和不公,底层社会的人们生活在艰辛困苦中,他的墓志铭完全体现了他要与这种势力作斗争的勇气。雨果的墓志铭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或许只有像他这样有一定文化造诣的文学伟人才能说出这样富有深层含义的言语:「希望我的坟墓和他们的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了曾经的习惯,我的卧室靠着她的睡房。」这样有深意的墓志铭大概只有雨果才能驾驭,也只能由他来驾驭。
雨果的作品许多,在他作品里的墓志铭同样是充满了深意,也同样显示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就像《雨果传》中,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论前途怎样,无论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充分显示出了现实中,非常多事情都是让人失望,倘如果人们只生活在失望里,那么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的黑暗,只有希望才可以让人有等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