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舆论战争

真能扯淡,1983年的“严打”硬说跟“前三十年”有关

火烧 2025-04-21 00:00:00 舆论战争 1025
文章反驳1983年严打与前三十年社会风气有关的说法,指出严打真正原因在于知青返城、犯罪率上升及道德伦理问题,强调社会治安良好,严打实为应对严重犯罪。

  新中国的“前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华儿女无比骄傲和自豪。

  然而,那些曾经被“夺了权”、“专了政”的反动分子却怀恨在心,采用各种卑鄙下流的手段对其进行污蔑和否定。

  他们颠倒是非,歪曲事实,断章取义, 胡编乱造,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身上泼脏水,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就连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都恶意丑化。

  他们的恶劣行为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纷纷站出来为正义发声,用大量的事实戳穿了他们的谎言。

  但是,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知廉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近,又有人跳出来拿1983年的“严打”讲故事,说80年代刑事犯罪严重,是受了“前三十年”不良社会风的影响。

  他们这种罔顾事实,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本事真能让人惊掉了下巴。

  从“前三十年”走过来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起码也是风清气正,绝到不了举全国之力对刑事犯罪分子开展“严打”的地步。

  那个年代,国家的警力并不多,但农村、工厂、街道广泛参与治安管理,形成了联防联治,群防群治。

  那个年代,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警惕性特别高,人人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邻居家来了陌生人都会引起注意。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菜市场,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弄丢了,想把车扛回去是不容易的,一路都会遭到群众的盘问,解释不清就会被扭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社会治安能造成“严打”?真是蒙着狐狸说獾,睁着眼说瞎话!

  那么,1983年“严打”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文革”后,在城市没有过多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大量知青返城,带来了2000万的待业人口。年轻人没有工作,整天在社会上闲逛,难免会寻衅滋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另外,国门打开了,随着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引进,一些污垢也跟了进来。尤其是那些丑陋的文化,对年轻人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其三,走资分子全面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使拜金主义思想在年轻人的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造成了道德伦理的塌陷。

  据统计,1980年至1982年,全国年均发生刑事案件超过70万起,流氓团伙横行社会,什么“斧头帮”、“菜刀队”等黑恶组织无法无天。他们持刀行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无恶不作,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人胆大包天,气焰十分嚣张,竟然连中央领导的车队都敢拦截。1983年6月,呼伦贝尔红旗沟农场发生重大血案,8名青年酒后残杀27人,并实施了强奸。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亲自部署,开展了为期3年的“从重从严从快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由此可见,1983年的“严打”跟“前三十年”没有任何的牵扯,纯粹生拉硬扯,造谣诽谤。

  其实,他们的司马昭之心早被广大人民群众识破了,目的无非两个:第一,攻击开国领袖毛主席,发泄心中的私愤;第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为走资铺路搭桥。

  所以,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坚持为正义发声,为良心发声,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