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闹剧:如此“跌倒”,当有蹊跷
4月15日,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的消息,让很多网友很开心。
我也开心,也算出了口气——上一篇批评三河胡作非为的文章,被“投诉删除”了。
其实呢,领导被免职并不是处分,也不必然意味着领导会出事儿。理论上讲,一个被免职的官员也可能高升。免掉原来的职务,才能就任更高的职务嘛。
不过官方通报中显示——针对三河市“广告牌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媒体反映基本属实……责成三河市委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这就说明这次免职对这位市委主要负责人有负面影响。
至于“市委主要负责人”是谁,一位行政法专家告诉顶端新闻说,应该是三河市委书记。之所以不指名道姓,是为了降低舆论压力对“特定人士”的影响。他还认为,后续应有进一步的追责。
可以说,对于这位市委书记而言,不仅这次“颜se革命”功败垂成,仕途也蒙上了阴影。
如果这位书记被追责而且仕途由此中断,那么他大概创造了一种最蠢的“跌倒”方式——因为公然抵制红色而跌倒。
对此,我是非常疑惑的。
第一个疑惑——
市委书记必然是智商情商极高的精明之人,而禁用红色则愚蠢至极,精明与愚蠢是如何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呢?
禁用红色背后极可能有特殊原因。红色在中国具有特殊意义,是一种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都知道的特殊颜色。
折腾和统一招牌,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这类权力任性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大家早已见怪不怪,最多也就想到这背后可能有点利益输送——如果更换招牌的业务由特定的公司承接的话。
但三河的行为明显超越了经济利益,因为它是禁止红黑蓝,推广绿色,明显是冲着颜色来的。网上流传,当地官员说红色让人亢奋烦躁蓝色庸俗等等,纯粹胡说八道。即便庸俗,老百姓没有庸俗的权利么?
第二个疑惑——
面对网上汹涌的舆情,三河方面若及时回应、道歉,舆论早就平息下去了。然而三河方面一直没正面回应,导致舆论一直发酵,廊坊方面不得不出手。那位书记为何对更改颜色如此执着,愿意顶着舆论的压力抵制红色?
执着地干一件在外人看来很蠢的事儿,必然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位书记认为干这件事儿能够让他有巨大的收益,很可能是一种超越了经济利益的收益。
那是什么收益呢?应该是价值观、理念方面的收益。如果不是这方面的收益,很难解释这种执着与荒诞。
谁都不愿意为了钱而掉脑袋,但确实有人愿意因践行自己的信念或信仰而掉脑袋。
为了某种理想信念愿意牺牲的人,在那些不认同这种理想信念的人看来,是荒唐、愚蠢的。
所以,只有某种理念才能将这位书记既“精明”又“愚蠢”解释得通。
比如,有些人信奉风水,不惜把自己家的房子拆了重建。这在不信风水的人看来是荒诞愚蠢的,但在当事人看来这是不得不干的事儿。
然而,理念这玩意儿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只要这位书记不公开说红色会影响他的仕途之类的胡言乱语,那么他的禁用红色就是一种“审美”。手中有权,推行自己的审美,是一种常见现象,似乎纪律和法律都不管。法律和纪律只能管他在推行这种审美过程中有没有不法行为。如果没腐败行为,那么这位书记似乎就没有多大事儿,就不会“跌倒”。
所以,尽管大家都觉得事儿很荒唐,但这位书记目前并没受到处分。
至于那位行政法专家说的追责,如果人家在折腾招牌这事儿上没有利益输送而只是推广审美,怎么追责呢?
我倒不关心这位书记的仕途,更想知道的是到底是什么理念什么力量驱使他在与北京一河之隔的地方干在外人看来极其荒唐愚蠢的事儿。
这可能是个不解之谜。
信仰理念这些东西的魔力,在于能够驱使人义无反顾地行事。这种行事方式,换个角度说就是任性。任性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力或力量支撑,就很难持续下去。
说到这里,所谓的蹊跷或困惑也就烟消云散了——如果这位县级市委书记因为“信念”跌倒,那么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他的“力量”还匹配不上自己的“信念”。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