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光:关于楼部长的“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本是西人的命题,其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中等收入的泥坑”,即其本是强调难以走出的意思,而非是指设计的什么圈套。而国家财政部长楼继伟的接招、出招,或是借题发挥,即其有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讲话,那才是真正的陷阱。
这“中等收入陷阱”本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制度维护的是资本集团的利益,其结果必然的是少数人富裕,而多数人只可能是低收入或是中等收入的水平。打个比方说:老板赚10个,给工人1个,给管员3个,自己余6个,这管员就是“中等收入”。而且在这个分配中,工人所得不可能超过管员,管员所得也不可能超过老板,于是资本剥削成焉。
由上可知,这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本不是什么“陷阱”,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方程式。如果一定要说他是什么陷阱或泥坑的话,那也是属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即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必然结果。
当然,资本主义也不都是一个样。美国是属于国家资本主义,也就是俗称的“帝国主义”,因此他有能力有条件通过强权的手段以及组团的方式到全世界去赚取。由于他们占有世界市场,掠取的是世界经济,因此他们的富人才更富,其可供分配的利益才更多,也因此其管员即其中等收入者从中分得的收入也更高,亦是因此,在他们那里才实现了高收入或高分配。甚至像日本、台湾这类从属性的经济体,也都是借助美国的强势而发达起来的。而相比之下,拉美、南亚等一些所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资本主义国家,则是因为走不出去,即他们根本不具备赚取世界的能力,因此才停滞在“中等收入”的泥坑里不能自拔。所以,这所谓的“陷阱”,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的缺陷,从现实方面讲,则是国家的能力水平的底下。而更具体地说,落后的工业国家,无论你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可能实现高收入,其最终都只能是在停滞在中等收入的水平上。
了解了以上也就清楚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这类制度性的社会问题,至少不是楼部长这类技术官僚靠技术思维就能说明或解决的。
楼部长讲话,虽然听起来很技术,但说白了无非就是两招,一是调整分配办法,即是从给工人的1个里,再拿回半个来,或是从老板那里再抽出1个或2个来,以增加管员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的比例,二是调整利益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向老板让利,让私家老板们多多地赚取,然后在让他们吐出来,即多多发工资。
这前一招,其实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用烂了的技术,若真的好使,也就不会有“陷阱”的说法了。但这第二招,即向老板让利,却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因为中国有特好的红利资源,这就是国企。并且如今中国的私企大老板,即富豪、资本家门所捞取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截流国有资产来实现的。那么到此,我们也就清楚了,近来有关国企“兼并重组”的用意是何在了。而这才应该是楼部长画圈绕道所要表达的真意,是故也才是真正的“陷阱”。
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反,它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设置的,即它谋求的是“共同富裕”。既是共同富裕,就不存在资本家、富豪,就不应该有低收入人群,因此也就不存在“中等收入”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而从操作的角度,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强化公有制的基础,而没有道理是跟学西方,即通过强化私有,也就是先养肥老板,再让老板吐食来喂养工人以及管员的陈旧、落后且恶心方式或办法。
事实上,通过“中等收入陷阱”给予中国的真正启示应该有两个,一是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这才是中国走出泥泞,可以持续发展,可以强国富民的关键所在。二是要避免将资本剥削的制度性缺陷移植到社会主义的制度体制中来。否则,跟鸡学舞,就坡下驴,只能是伴随资本主义而式微甚至是倒闭。即便是按着楼部长的技术性思维思考,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即搞资本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是鼻祖,才是师傅。而你楼部长只不过半路出家搞资本主义的人,怎么可能赢过你的师傅?
相关文章
- 卢麒元:中等收入不是陷阱(完整版)
- 卢麒元:中等收入不是陷阱
- 黄卫东:楼部长推销的经济发展之路早已走到尽头
- 屡屡引爆大争论的楼继伟——观测中国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 廖子光就楼继伟清华演讲的评论
- 数学:财政部长做经济学的纯学术演讲是否合适
- 夏小林:财政部长反"国务院意见"毫无道理
- 身为共产党员的楼继伟或已与马克思说拜拜了
- MRandson|评某部长的清华演讲:圈地运动、包身工、流民内乱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 黎亚彬:楼继伟的无耻政策能化解中国危机吗
- 罗建军:楼继伟部长,请别向国企乱伸手
- 严海蓉:敢问楼继伟部长:谁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谁需要粮食安全?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