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于时语:亚裔限额与美国精英的构成

火烧 2014-12-09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聚焦亚裔限额争议,解析哈佛平权政策与种族歧视诉讼,探讨美国精英构成与常春藤大学招生影响,揭示社会阶层矛盾与未来政策走向。

  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遭白人警员枪杀案件,新近该州大陪审团裁定不起诉涉案警员,引起各地暴力示威,吸引了世界媒体关注,也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种族冲突事件。

  被这起种族矛盾案件掩盖,是另一起有关种族的新案子:右翼民间组织“公平代表计划(英语缩写POFR)”属下,11月17日在波士顿联邦法院发起长达120页的诉讼,控告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采用了带有种族和族群歧视的政策”,特别是校方实际引入了限制亚裔学生数目的限额,违反了美国最高法院禁止种族限额的有关裁决。

  种族限额被明令禁止,是它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同等保护”条款。所以这一针对哈佛大学的讼案,完全可能会打到最高法院。

  弗格森镇血案暴露的,是美国中下层阶级的种族矛盾,彰显美国民权运动半个多世纪来,黑人虽然获得了相当的政治地位平等,尽管有许多优惠政策长期关照,可是除了少数上层精英,大部分黑人却在经济地位上进展低微,甚至倒退下滑。这实在是无法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社会文化痼疾。

  但是针对哈佛大学的诉讼却不然,案件胜败会直接影响到美国精英群体和“上层建筑”的构成,改变美国未来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无怪美国精英传媒如《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都连篇报道分析,甚至连伦敦《经济学人》周刊,也在最新一期予以特别关注。

  这一讼案的焦点,是美国大学招生中所谓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专门照顾亚裔之外的少数民族,已经演变为针对亚裔的逆向歧视。这在占美国大学生人数绝大多数的州立大学,因为触犯主流白人的利益,已经遭到极大抵制反对。我今年春天曾经在《联合早报》撰文介绍。但是最新讼案,却涉及到“少数民族加分”的最后堡垒——常春藤大学等顶尖私立名校。后者是美国培养社会领袖和上层精英的主要通道。

  这重要的历史过程,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由常春藤精英教育带头,美国原有的东北部精英“贵族统治”弱化,逐渐向“能人统治”或曰“惟才原则”(meritocracy)演变。半个多世纪来在上层精英中,几乎彻底置换了传统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WASP)专政”。这在美国政界特别明显,奥巴马总统是最好的例子。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从1980年代开始,“惟才原则”和新一代常春藤产品,也推进到华尔街和美国企业界,加剧了WASP群体的衰落。

  犹太族群占领美国上层建筑,是“惟才原则”的最明显结果。传媒界之外,犹太人在美国人口中不到2%,却占了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中的三名(33%)!在华尔街金融业,各大投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犹太老板和主管比比皆是,包括高盛集团现任首席执行官,以及令人谈虎色变的索罗斯。决定美国乃至全球财经大政的最近三届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以及克林顿政府的两任财长鲁宾和萨默斯,也全都是犹太人。上述所有犹太精英,全是终于克服几十年前常春藤歧视排斥犹太人政策之后的名校产品。

  全球化和后工业化之下,美国史无前例地出现新一代人的平均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都低于上一代人的前景,大大加剧了社会竞争。犹太人之后最具竞争能力的族群,无过于以华裔为首的美国亚裔,也是被常春藤名校逆向歧视限制的“新犹太人”。

  针对哈佛的新讼案,便是以大量证据和数据,显示常春藤名校一如几十年前对付犹太学生的同样手段,通过淡化亚裔考生优异成绩的“硬标准”,而操纵控制极不透明的所谓个人素质之类的“软标准”,来限制招收亚裔学生。

  一个明显的对比证据,便是完全依照“硬标准”招生的加州理工学院和伯克莱大学,近年来亚裔学生的比率都达到了40%;但是哈佛大学和同在加州的斯坦福大学,亚裔比率仍然徘徊在20%。

  连《经济学人》也承认,最新的讼案即便不能打到最高法院,只要原告能够证明哈佛大学确实限制招收亚裔学生,那么“精英大学招生眼看会出现显著变化”。这对美国未来精英群体构成的冲击,不提华尔街,光是政界少数民族明星就足以展示。例如今天奥巴马之外的两位黑人政界大牌,也即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斯坦福本科、牛津政治博士),和11月连任新泽西联邦参议员的科里·布克(斯坦福本科、耶鲁法学博士)。还有今年夏季进入奥巴马内阁的拉美裔、前得州圣安东尼奥市长胡里安·卡斯特罗(斯坦福本科、哈佛法学博士),近日被视为希拉莉·克林顿2016年的最佳副总统人选搭档。

相关文章

  • 干柴与烈火:弗格森事件的阶级背景
  • 吕永岩:解体苏联式围剿为啥在中国频现?
  • 陈平:美国的“程序合法性”究竟对谁有利?
  • 陪审团:一场专业的“阴谋”?
  • 答陈平:弗格森现象会发生在中国吗
  • 边芹:为什么美国警察不被判罪?
  • 尹国明:从香港的“占中”行动到美国的弗格森事件
  • 贺济中:假如枪杀黑人布朗的案件发生在中国?
  • 地藏王菩萨:跟欧美打交道,弃“阶级斗争”不用,是战略错误!
  • 陈平:弗格森事件是如何一步步闹大的?
  • 弗格森事件,你还会相信美国的博爱吗?
  • 世界青年抗议浪潮的思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