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红色纪行(二):永远的焦裕禄,永远的张钦礼
河南红色纪行(二):永远的焦裕禄,永远的张钦礼
此次河南红色行的第二站,是兰考。提起兰考,没有人不将它与毛主席的好干部焦裕禄联系起来的。到兰考去亲眼看看那片土地,看看曾经在那片土地上生活和战斗过的焦裕禄的陵园,是我多年的宿愿。这次借到南街村的机会,总算圆了这个宿愿。
7月2日 吃过早餐,我们即从南街村出发,先去瞻仰焦裕禄的好搭档、时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长的张钦礼的碑林。
说到张钦礼碑林,完全是由群众自发地修建的。原来,张钦礼是土生土长的兰考人,他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兰考。当年,为提供焦裕禄的真实事迹,他是出了力的。不想这却得罪了某些官员。焦裕禄去世后,张即长期受到迫害,还于1977年被判处徒刑,在监狱中度过了10多年。即使到死后,也没有给他平反,他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待遇,完全与当地的农民一样。
张含冤去世后,当地人民感其一生清正廉洁为民,便自发地将他的骨灰迎回出生地安葬,并为他建起了碑林。那碑林完全是群众先后自发修建的,有一个人出资修建的,有一家人出资修建的,也有群众合伙修建的,到现在共树有碑石56块之多。这也充分说明,一个干部,只要他生前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从张钦礼碑林出来,我们即前往兰考县城的焦裕禄陵园。参观后的总体感觉是,陵园建得与焦裕禄的伟大人格和业绩是基本相称的。在参观陵园的过程中,我的耳边忽然响起了《苏区干部好作风》歌曲的旋律。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是毛主席带出来的,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后来跟随毛主席到了延安,到了各个革命根据地,到了西柏坡,毛主席又把它带上了天安门,带向了全中国。
我们人民共和国的整个前30年,发端于苏区的共产党干部的好作风,一直得到了保持和发扬。焦裕禄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十分可惜,从进入后30年开始,那种好作风便迅速地丧失了。到得今日,早就荡然无存了。那样的好作风,史上罕见,培育起来殊尤不易,可是丧失起来却如同大堤缺口,一泄千里啊。
这究竟是谁的过耶?
相关文章
- 张钦礼案曙光初现,平反之路任重道远
- 视频:兰考往事——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
- 焦裕禄与张钦礼——官方的活动与民间的纪念
- 张钦礼坟前的第一座碑--此文献给第一座石碑的立碑人
- 焦裕禄的旗帜高高飘扬--焦裕禄同志逝世四十六周年
- 生前留口碑 身后树丰碑--张钦礼主政兰考时期回汉民族关系简析
- 周原、陈健:从未披露的焦裕禄报道始末
- 兰考陈词——回任彦芳《谁在为文革招魂,为什么?》
- 重看《焦裕禄》:焦裕禄生前身后的重大疑点
- 总书记,兰考可以这样说——围绕焦裕禄、张钦礼周围的谎言和真相
- 1966年人民日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韩德强:围绕焦裕禄和张钦礼的是是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