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不差钱》,还是差钱?

火烧 2009-02-1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不差钱》引发争议,批评赵本山小品艺术水准下降、道德缺失,质疑其欺骗文化,指其为反面教材,揭露其为钱卖拐卖车,失去群众路线。

对于赵本山其人及其小品《不差钱》赞誉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我是东北那疙瘩的,也许拥有一些发言权。赵本山穷苦出身,是东北那疙瘩的百姓把他捧起来的。东北那疙瘩的百姓做了水,载起了赵本山这只船,赵本山应永远不能忘记东北那疙瘩的百姓。即使做了“鬼”,也要“报答”才对啊。

可赵本山却让东北的父老乡亲越来越失望了。“老太太吃咸盐----一年不如一年”, 赵本山一开始不就是装老太太么?如今其演技、艺术水准、小品本身的内容及思想性都大不比从前。《相亲》、《老蔫完婚》是很不错的,卖完“拐”、卖完“车”,连同灵魂也一齐卖掉了。当年我就写了篇《赵本山<卖拐>的同时卖掉了啥?》讨论。  

说赵本山早年的小品好,是因为他植根于人民大众,走群众路线,反映群众的呼声。老百姓看得懂,也乐意看,也就喜欢赵本山。赵本山越来越火了,越来越有名气了,跟老百姓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了,他走上了精英路线。比如,被精英看好的《小崔说事》,里面的写书、签书、售书,哪一项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下岗的工人,街头的小贩有关?《策划》亦如是,宋丹丹的“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哪个百姓笑得出来?谁又晓得“练签名”是怎么回事?  

这回《不差钱》更等而下之。赵本山为了“孙女”去走后门,搞不正之风,也就是去行贿去腐败了。130块钱就把服务员收买了,可见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之低下。接着和老毕拉关系,排转折亲,终于得逞,这是宣扬还是反讽?不是显而易见吗?著名戏剧作家魏明伦公开批评《不差钱》充满了假话、套话,差道德。接着,有网友撰文指出,赵本山的小品,是欺骗文化的集大成者,从“忽悠”系列,到2007年创造了流行语“你太有才了”,再到今年的《不差钱》,无一不在倡导欺骗,歌颂欺骗。  

一切为了钱,差的就是钱,还口口声声说“不差钱”,指鹿为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欺骗群众。如果硬要说《不差钱》好,好就好在它是一个反面教材。  

三十年来,在“猫论”的指引下,男人,女人,口袋里有钱就是好人。不管是坑来的蒙来的拐来的骗来的偷来的砸来的抢来的贪污腐败来的做鸡做鸭做走狗做汉奸换来的,只要有钱就是好人就是成功人士。  

三十年来,“摸着石头过河”,老百姓掉进了激流的漩涡中,现在正在经济危机中苟延残喘。没有工作,没有饭吃,前无出路,后无退路,浩浩荡荡的流动大军流动在路上,一如角马的迁徙,悲壮而又惨烈!  

三十年来,“打左灯向右转”,“不争论”,一切既成事实,叫你吃不了也得兜着走。贫苦的百姓除了呻吟几声,又能做什么呢?即便就是这几声微弱的呻吟,他们也是不允许你发出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公务员加薪,给予住房补贴。  

你能说《不差钱》吗?反正我不信,打死我也不信。脱离了人民大众,早晚会被人民大众所厌恶所唾弃所抛弃,就如赵本山的小品。

相关文章

  • 透析市场经济中的“赵本山文化”现象
  • 赵大叔买地(完整版)
  • 谈谈赵本山的小品——一个逐渐被钱湮没的文化符号
  • 山寨春晚小品:赵大叔买地
  • 透视“赵本山购买飞机”现象
  • 文化艺术要体现人民性--再谈小沈阳现象
  • 小沈阳走自己的路,让我们无路可走
  • 小弩:续说都谁不差钱
  • 一个高尚全,三千赵本山
  • 说说都谁不差钱
  • 透析“赵本山文化”现象
  • 祝贺小沈阳一等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