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为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获一等奖喊一声好

火烧 2009-02-11 00:00:00 文艺新生 1043
为赵本山小品《不差钱》获奖叫好,分析其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探讨其在春晚中的地位与争议,强调其反映社会现实与百姓情感。

为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获一等奖喊一声好  

   

本来,今年春晚我就没看,因为不满央视年年春晚弱化百姓传统过年方式如叙家长里短巩固亲情等,一家人傻里傻气围着电视机被洗脑大半夜,所以不胜其烦,也就干脆不看。然而,年后网上悄然出现了不少攻击中国草根天才艺术家赵本山《不差钱》小品低俗类的热贴,反倒促使我补看了今年春节晚会,特别是反交复看了赵本山的《不差钱》小品,觉得还不错,也就决计写此文叫好,为赵本山喊一声。

为什么要为赵本山《不差钱》小品正名呢?理由很多。

首先,小品的名字就很合我的世界观。当代世界,特别是改革后的中国简直为了钱连灵魂和肉体都赔上了,什么祖宗呀,国家利益呀,人性呀都可不要,原因是差钱闹的。而如今国家夸富,民间千万富豪、亿万富豪数不胜数,钱多了,可人世间却阴风四起,恶行遍地,可见中国及世界是不差钱的,而是差思想和道德,差良心和人性。

其次,小品《不差钱》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格外浓厚。连老实巴交的农民也会忽悠,行贿小沈阳、欺骗毕福剑等,终上了星光大道,可见腐败堕落不仅限于官吏和知识精英,夸张一点说,全民族无一幸免。对于这些现实百姓是有目共睹的,自然热烈欢迎揭露社会真实的作品,赵本山年年走红,其原因就在于此。相反,像宋祖英式《好日子》类假货,生活在底层的下岗工人类弱势阶层就不认同了。

最后,批评赵本山小品媚俗论调令笔者生厌。难道美国大片不是媚俗吗?中国的仿美大片不是媚俗吗?为什么不见批评者们的声音呢?说穿了是假洋鬼子的心态在起作用。至于批评赵本山小品的低俗也是同理,也是假洋鬼子心理起作用。在批评者们眼里,只有意大利歌剧高雅,中国京戏就是土老帽;卓别林是幽默大师,赵本山就只是搞笑,活脱脱的假洋鬼子们的见识。批评者们根本不知道,春晚缺了赵本山类土国粹就会垮掉,洋文化在春晚是掀不起大浪的,因为说到底春晚终归是属于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的。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日

相关文章

  • 透析市场经济中的“赵本山文化”现象
  • 赵大叔买地(完整版)
  • 谈谈赵本山的小品——一个逐渐被钱湮没的文化符号
  • 山寨春晚小品:赵大叔买地
  • 透视“赵本山购买飞机”现象
  • 文化艺术要体现人民性--再谈小沈阳现象
  • 小沈阳走自己的路,让我们无路可走
  • 小弩:续说都谁不差钱
  • 一个高尚全,三千赵本山
  • 说说都谁不差钱
  • 透析“赵本山文化”现象
  • 祝贺小沈阳一等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