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可爱的中国(2)《南京!南京!》对话录

火烧 2009-05-14 00:00:00 文艺新生 1043
《可爱的中国(2)南京!南京!》对话录,深入探讨南京大屠杀电影中的历史反思与人性挣扎,引发对战争罪恶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周六与葛兄一起去看了《南京!南京!》,本想昨天就想将日志写罢,怕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思想,反而变成更多的哭诉和呻吟,便拖到了今天,影片问题多多,内心的想法也汹涌而来。

壹 对话录

看完后,葛兄和我聊了几句,内容大体如下。

葛:心情很沉重!说点啥轻松轻松

吴:一直徘徊在杀人和忍住不杀之间。

葛:?

吴:很愤怒中!

葛:这不是花钱找生气吗?

吴:怒然后思。

葛:导演说这是个娱乐片,信吗?

吴:拿历史来娱乐大众?

葛:觉得战争有快感吗?

吴:战争是最大的罪恶!

贰 你为什么哭泣?

    可以说影片的目的之一便是让观者被感动,因为如今的社会能够让人感动的东西属于稀缺的、为人所称道和能容忍的。整个影片中,触动最大的便是日军同意放过难民营的难民,条件是要求交出100名妇女充当日军的慰安妇,当拉贝宣布了这个消息后,一个人举起了手,自愿前去,接着一只、又一只的手举了起来,一缕阳光落在举起的手上,让人神伤——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自己遭受多大的躯体或精神上的打击,而是看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同胞遭受痛楚时,却无能为力。

    我不知当时中国政府作何行为,其他民众作何行为?我只能用他们不知来为之辩解。

    可以说“陆川在拿中国人民的感情赚钱”,中国对于南京大屠杀有着太多的悲愤和申诉,太多的委屈和泪水,太多的不解和敌忾。

    之后,中国政府“放弃了战争赔款要求”,当时毛说“蒋介石没要赔偿,共产党不能不如国民党”,如此更助长了日本的不忏悔。中国一直耿耿于怀的是“德国都下跪了,日本为什么还不忏悔?”

叁 我们还希望看到什么?

     杀戮、强奸、抵抗、屈服、不屈、尊严、人性、忏悔这些在《南京!南京!》里面都有,但是看完后总有一股异样憋在心中,难以诉说,也难以释怀。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们希望的更多,而它没有给予。

    “百人斩”--我不知这个昭示着日军穷凶恶及的事情为什么被“遗忘”了,还是被“和谐”了,还是认为“不能表达主题”,我不得而知,但是《拉贝日记》影片中却有它的影子。这件千真万确的“百人斩事件”和两“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少尉,应该也必须被提及,当我们在陈述这悲痛的历史时。两人被枪决于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

    “政府不作为”--中国政府的作为,仅仅在影片的开头,一个国民党士兵的一句“军官都逃跑了”而已,对于在大屠杀之中,政府有没有与之交涉、呼吁和政府的反应,均没有谈到。我很失望。

    “日本政府的罪还是日本兵的罪?”--对于这场屠杀,虽然日方尚有“士兵自行”和“日本政府下令”两种争论,但是作为日本政府不可能不知情,而真正的史实也是日本政府下的令。【朝香宫鸠彦】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杀人命令,最简单而直接的只有4个字“全部杀掉”。

肆  背负太多期望的“卵石”

    《南京!南京!》招来了太多的非议,或肯或否,无非是我们对它给予太多的期望,寄托我们深深地忧思和太多的痛苦的回忆。

     张纯如写完《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之后,每日生活在噩梦中,最后终于难以忍耐;很多日本老兵和战犯写回忆录,忏悔在南京大屠杀中所犯的滔天罪行,但是没有一个自杀。

    《南京!南京!》我不解:

    为什么影片最后“角川”要自杀?难道如此就可以达到所谓“人性”的挖掘吗?

    为什么对中国妇女的侮辱要加进日本随军慰安妇“百合子”?如此对日军的批判又人能更让人信服?

    为什么万恶的“日本政府”“天皇”毫无踪迹?讨好现行日中政府的关系,未免过于露骨?

    …………

    肩负太多期望的东西,往往得到最多的批判。

相关文章

  • 匪言匪语之十:从“鬼子”到“角川”
  • 另一种逻辑--《南京!南京!》历史视野与哲学思考
  • 司马南:顺着《南京!南京!》拐了!拐了!
  • 《南方周末》是日本人办的,还是二鬼子办的?
  • 《南京!南京!》不是反思人性,而是宣扬兽性
  • 《南京!南京!》: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 试问那帮孱头,凭什么让人家日本人道歉?
  • 中国人都是该杀的!?——《南京!南京!》观后感
  • 《南京!南京!》竟唤不醒一些人的良心
  • “南京”电影引动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再度交锋
  • 司马南:从“高等华人”的角度析电影《南京南京》
  • 麻生太郎应当到南京祭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