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斯大林论新经济政策(3)《联共党史》摘录
摘录自联共党史第九章第二节
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从余粮收集制过渡到粮食税即关于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极其重要的决议。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这一转变,显示了列宁政策的无比的英明和远见。
大会决议说明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实物粮食税征收额要比余粮收集制征收额低些。粮食税额必须在春播以前公布。明确规定了纳税期限。纳税后剩下的全部粮食完全归农民支配,即可以自由出卖。
列宁在报告中指出,贸易自由在开始时,会使国内资本主义有某种活跃。必须容许私人贸易和准许私营工厂主开设小企业。但是用不着怕它。
列宁认为:少许的商品流转自由能造成农民经营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使农业迅速高涨;在这个基础上,国营工业将得到恢复,私人资本将被排挤,积蓄了人力物力以后,就可以建立强大的工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然后转入坚决进攻,以消灭国内资本主义的残余。
战时共产主义是用冲击、用正面进攻来夺取城乡资本主义分子的堡垒的尝试。在这个进攻中,党向前跑得太远,有脱离自己根据地的危险。列宁这时主张稍许后退一点,暂时退到较接近于自己后方的地方去,由冲击堡垒转到较为长期地包围堡垒,待积蓄起力量后,重新开始进攻。
托洛茨基派和其他反对派认为新经济政策纯粹是退却。这样的解释是对他们有利的,因为他们的路线是要恢复资本主义。这是对新经济政策极其有害的反列宁主义的解释。实际上,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一年以后,在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就宣布退却已经结束,并提出了一个口号:“准备向私人经营的资本进攻。”(《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7卷第218页)
反对派分子是些蹩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布尔什维克政策方面的问题一窍不通,他们既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不了解新经济政策开始时实行的退却的性质。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上面已经说过了。关于退却的性质,那么有各种各样的退却。有时候,党或军队因为遭到了失败,不得不实行退却。
在这种情况下,党或军队实行退却,是为了保存自己、保存人力,以利再战。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根本不是要实行这种退却,因为党在国内战争时期不仅没有遭到失败,没有被击败,反而击败了武装干涉者和白卫分子。
但也有这样的时候,获得了胜利的党或军队在进攻中向前跑得太远,不能保证得到后方根据地的支持。这就造成严重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党或军队为了不脱离自己的根据地,通常都要稍许后退一点,跟自己的后方靠得近些,以便同自己的后方根据地更牢固地联结起来,保证自己要什么有什么,然后更有信心地、确有把握地重新实行进攻。
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所采取的,正是这种暂时的退却。列宁向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报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时,直截了当地说过,“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我们没有给自己保证足够的根据地”,因此必须暂时向有保证的后方退却。
反对派可悲,就在于他们由于自己的愚昧无知而不了解而且至死也不了解在新经济政策下实行退却的这种特点。
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决定,保证了工人阶级和农民能结成巩固的经济联盟来建设社会主义。
摘录自联共党史第九章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遇到了党内不坚定分子的抵抗。这种抵抗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左的”空谈家,如洛明纳泽和沙茨金等这种类型的政治畸形儿,他们“证明”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放弃十月革命的成果,回到资本主义,毁灭苏维埃政权。这些人由于政治上无知和不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所以不懂得党的政策,惊惶失措,在自己周围散布灰心失望的情绪。
另一方面,是公开的投降主义者,如托洛茨基、拉狄克、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加米涅夫、施略普尼柯夫、布哈林、李可夫之流,他们不相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拜倒在资本主义“威力”面前,并且力图巩固资本主义在苏维埃国家中的阵地——要求对国内外的私人资本作巨大让步,要求按租让原则或按吸收私人资本参加混合股份公司的原则把苏维埃政权在国民经济中的许多命脉交给私人资本。
这两种人都是敌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
党揭露并孤立了这两种人。党给了惊惶失措者和投降主义者坚决的回击。
这种对党的政策的抵抗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把不坚定分子清洗出党。为此中央大力进行了巩固党的工作,在1921年进行了清党。清党工作吸收了非党员参加,在公开的会议上进行。列宁建议彻底从党内清除“…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7卷第13页)。
清党结果共开除党员十七万人,占全体党员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清洗工作大大巩固了党,改善了党的社会成分,加强了群众对党的信任,提高了党的威信。党的团结和纪律性增强了。
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第一年,就证明这个政策是正确的。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大大加强了工农在新的基础上的联盟。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坚强有力了。
富农匪患差不多已全部肃清。余粮收集制取消后,中农帮助了苏维埃政权同富农匪帮作斗争。苏维埃政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全部命脉:大工业、运输业、银行、土地、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党使经济战线的情况有了转变。农业进展很快。工业和运输业取得了初步的成就。暂时还很缓慢,但是扎扎实实的经济高涨开始了。工人和农民已经感到和看到,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1922年3月,召开了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五百二十二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着五十三万二千名党员,即比上次代表大会时少了一些。有发言权的代表有一百六十五人。党员数量减少,是由于开始了清党。
党在代表大会上对新经济政策第一年的实行情况做了总结。根据这个总结,列宁在代表大会上宣布:
“我们退却已经一年了。现在我们应当代表党来说:已经够了!退却所要达到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时期就要结束,或者说已经结束。现在提出的另一个目标,就是重新配置力量。”(《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7卷第238页)
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意味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
“谁战胜谁”,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为了胜利,必须保证工人阶级和农民、社会主义工业和农民经济的结合,办法是大力发展城乡商品流转。为此必须学会管理经济,必须学会文明经商。
这个时期,党的任务的链条中的主要一环是商业。不解决这个任务,就不能扩展城乡商品流转,不能巩固工农经济联盟,不能提高农业,不能使工业走出破坏状态。
当时苏维埃商业还很薄弱。商业机构很薄弱,共产党员还没有经商的技能,对敌人耐普曼还没有进行过研究,还没有学会同他们作斗争。私商耐普曼趁苏维埃商业薄弱,把布匹和其他畅销商品的贸易抓到手上。关于组织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的问题有了重大的意义。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以后,经济工作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了。国家遭到的歉收的后果,已被顺利地消除。农民经济恢复得很迅速。铁路运输已有所改善。重新开工的工厂日益增多。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