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2)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8页。
物质概念,除了表示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之外,不表示任何其他东西。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73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82页。
“物质正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以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承认这个特性分不开的。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6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5页。
注意。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如果自然科学企图寻找统一的物质本身,企图把质的差异归结为同一的最小粒子的结合所造成的纯粹量的差异,那么这样做就等于不要看樱桃、梨、苹果,而要看水果本身,不要看猫、狗、羊等等,而要看哺乳动物本身,要看气体本身、金属本身、石头本身、化合物本身、运动本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98-599页。
确实有人认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物质和运动!当然不知道,因为抽象的物质和运动还没有人看到或体验到;只有各种不同的、现实地存在的实物和运动形式才能看到或体验到。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运动无非是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运动形式的总和;象“物质”和“运动”这样的名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许多不同的、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把握住。因此,要不研究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就根本不能认识物质和运动,而由于认识个别的实物和个别的运动形式,我们也才认识物质和运动本身。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79页。
人们想把神设想为在我们之外的存在物。但是难道这就是不承认感性存在的真理吗?(也就是)不承认在感性存在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吗?难道除了感性以外,我们还有在我们以外的、不以思维为转移的存在的其他标志和其他准绳吗?
列宁:《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列宁全集》第38卷,第61页。
象马赫主义者那样把关于物质的某种构造的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混淆起来,把关于物质的新类型(例如电子)的新特性问题和认识论的老问题,即关于我们知识的泉源和客观真理的存在等等问题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
有人对我们说,马赫“发现了”红、绿、硬、软、响、长等等“世界的要素”。我们要问,当人看见红,感觉到硬等等的时候,人感知的是不是客观实在呢?这个老而又老的哲学问题被马赫搞乱了。
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不是客观实在,那末你们就必然和马赫一起陷入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你们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内在论者即哲学上的缅施科夫派的拥抱。如果你们认为人感知的是客观实在,那末就需要有一个关于这种客观实在的哲学概念,而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制定出来了,它就是物质。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7-128页。
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指的只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且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
但是,辩证唯物主义坚决认为:任何关于物质构造及其特性的科学原理都具有近似的、相对的性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界限;运动着的物质会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在我们看来似乎和它不可调和的另一种状态,等等。
不管没有重量的以太变成有重量的物质和有重量的物质变成没有重量的以太,从“常识”看来是多么稀奇,不管电子除了电磁的质量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质量,是多么“奇怪”;不管力学的运动规律只适用于自然现象的一个领域并且服从于更深刻的电磁现象规律,是多么奇异,等等,——这一切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第267页。《列宁全集》第14卷,第2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