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175.* |
2楼 “我满怀希望地进入重点高中,结果我的希望、我的梦却被无情地撕碎了,而毁了我一生的就是我的班主任。有钱的学生请吃喝、送礼,就会被调到好座位上。他(尚某)看不起穷学生,更看不起农村的学生,经常在言语中对穷孩子与农村孩子进行讽刺与打击。” “这位老师太厉害了,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与学生谈谈心呢!虽然混在政教处,他都不知道‘政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我希望火化后丧事从简,把我的骨灰撒入河沟中就行了。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我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 ———————————————————————————————————————————————————— 核心提示:班主任背后收学生家长的礼物,副校长开着与工资收入不相符的轿车,政教处的老师对谈恋爱的学生抬手就是一耳光……这些内幕,是新密市一名即将高考的毕业生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揭露的。11月8日晚,新密市实验高中一名高三男生突然离奇死亡,在他留下的遗书中,列举了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校园中,教师和校领导的种种“腐败”现象。警方初步认定,男生之死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死者家长认为,是某些为师不尊的教师让他的孩子走上了绝路,这是笼罩在重重“腐败”之下的“间接杀人”。 黑暗中,高三毕业生离奇死亡 11月8日夜晚,一场寒流袭击了中原大地。在这个寒风呼啸的深夜里,新密市一名19岁的高三毕业生,结束了自己花样年华的生命。他的父母,接到了人生中最冷酷的丧子消息。 “11月8号夜里,我正在家里睡觉,突然接到四弟打来的电话,说是我小儿子李金川病重入院,正在县人民医院里抢救。他让我赶紧到村口。随后,四弟将我接到医院时,医生就已经放弃了抢救,让我们准备后事……” 11月9日夜,坐在记者面前,47岁的李建彬显得很苍老,他说,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19岁的小儿子会说没就没了。直到现在,他也无法接受李金川已经去世的惨痛事实。 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李建彬见到了李金川冰冷的尸体。摸着白色被单下小儿子冰得吓人的手,这个中年农民欲哭无泪。“怎么可能呢?上个星期,儿子从学校回来还是高高兴兴地,在家玩了两天,星期天一大早就回学校学习去了,几天不见,儿子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这到底怎么了?” 说起侄子李金川的死亡,李金川的二姑李建婷一脸的泪水。她说,就在8日中午,侄子还在她家中吃午饭,饭后还带着三个同学来她家玩,几个人还高兴地打了一会台球。下午2时多,他们才回学校。但就在当天深夜,新密市实验高中三年级段的吴段长找到家中,说是李金川口吐白沫,昏过去了,正在抢救。 李金川的二姑和二姑父一起来到医院后,见李金川已经人事不醒,医生正在抢救,做心电图的机器发出让人心寒的滴滴声。可让他们心里不舒服的是,侄子眼看都不行了,吴老师却催着让他们赶紧交医疗费。 8日晚上11时08分,李金川的四叔李建敏来到医院,医生正在给李金川做心脏复苏。看着一动不动的侄子,李建敏拉着他的手大声喊着李金川的名子,可是,李金川毫无反映,手已经冰冷了。医生心痛地说,准备后事吧! 李金川的母亲听到儿子的噩耗后,当即就昏了过去,醒来后不吃不喝也不睡,口里喊着要找儿子,却动弹不得。李金川的奶奶今年78岁,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听说此事后,她坚决不相信孙子已死,非要当面看看孙子的遗物,找出孙子死亡的原因。 第二天一早,同桌发现留在课桌上的遗书 李金川突然身亡,让老师和学生倍感不可思异。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发病了呢?这中间究竟有什么特别的隐情? 他的同桌好友晋晓明(化名)回忆起来,一脸的惊恐。他说,在8日之前,他并没有发现李金川有啥异常举动,只是从5日左右,老是神神秘秘地在纸上写着什么东西,写的时候,还用手捂着纸上的内容。他要看,李金川却不让看,说过几天就会看到的。 |
|
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
今天在网上看到新密一19岁高三男生自杀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对整个社会问题的思考。19岁的高三学生死了,留下了遗书,其死亡原因简单而明晰:对生活的失望,希望和梦想的破灭,最后以死来抗争。
生活是美好的,从诸多的社会文学中都给生活注入了多彩的颜色;生活是美好的,从所有学生时代的课本中充满着美丽的描述。在步入正常轨道后的成年人,如果缺少美好,也可以麻木的存在,大多是由于生活的惯性;在没有完全进入那预定轨道的青少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最大的推动力。那高三19岁男生在遗书中:“我曾经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尚某,虚伪、势利、外强中干,为什么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办公室看黄色(视频),你就恁憋得慌?回家看不中?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还有没有点人民教师的样子……”
人类由于希望和梦想而存在。正因为对未来憧憬的美好,正是由于编织的梦想的美丽,才招引着人类走向新的一天。没有梦想的世界是苍白和孤单的,没有希望的人生是痛苦和寂寞的。当希望和梦理被湮灭时,那位高三19岁男生在遗书中:“我满怀希望地进入重点高中,结果我的希望、我的梦却被无情地撕碎了,而毁了我一生的就是我的班主任。有钱的学生请吃喝、送礼,就会被调到好座位上。他(尚某)看不起穷学生,更看不起农村的学生,经常在言语中对穷孩子与农村孩子进行讽刺与打击。”
死是最后的归宿。对死亡的恐惧来自对生的贪欲,而当对生毫无留恋时,死又变得何其从容。“我希望火化后丧事从简,把我的骨灰撒入河沟中就行了。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我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
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09-11/11/content_246821.htm
| |
|
123.4.175.* |
3楼 10日上午课间,记者和李金川的班主任马杰一起来到高三五班的教室。李金川的座位在第三排,与其他同学的课桌一样,桌子上堆放着小山似的课本和各类教辅资料及试卷。他的同桌晋晓明向记者说,第二天一早,他到教室上课时,发现李金川的桌子上放着平时用的水杯,水杯下面是六七张纸,打开这些折着的纸张,发现是一封遗书。他立即把遗书送给了班主任,又与班主任一起把遗书交给了校领导。 遗书上有啥内容?晋晓明摸着后脑勺回忆着。他说,上面写了可多,主要是社会上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以及学校和老师也有让他看不惯的行为,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悲观和失望。 男生留遗书,愿以死来唤起对教育的反思 李金川留下的遗书,目前已被新密市刑侦大队作为物证提取,警方拒绝向李金川的家属提供复印件,只是他们在电脑上阅读了翻拍的遗书照片。 10日上午,记者随同李金川78岁的奶奶,以其亲友身份,在刑侦大队的电脑里见到了遗书的翻拍照片。 “我曾经向往的高中生活,想不到要以这种方式结束。”这是遗书的开头第一句话。“我带着憧憬,来到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迎接我的残酷的现实。尚**,虚伪,势利,外强中干,为什么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会是你?你让我对这所学校产生了阴影。有人看见你在段长办公室看黄色(视频),你就恁憋得慌?回家看不中?还有没有点人民教师的样子?批评了某局长的儿子又把人家叫到走廊上道歉,你咋就恁恶心,恁没有骨气呀?对我你倒是挺拽……背后收人家礼,你笑得挺灿烂啊……” “还有陈**,你更不是东西上,谁知道一个高中的(副)校长是怎么开上北京现代?看看这所学校成什么样子了?它似乎有两种功能:一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一是当地强势阶层家属子女的‘御用学校’……” 遗书中,李金川充满激情地描述了初中那种纯真、快乐而又努力地学习和生活,回忆了老师、同学们的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他接着说,满怀希望地进入重点高中,结果他的希望、他的梦却被无情地撕碎了,而毁了他一生的就是他的班主任。有钱的学生请吃喝、送礼,就会被调到好座位上。他看不起穷学生,更看不起农村的学生,经常在言语中对穷孩子与农村孩子进行讽刺与打击。 遗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副校长,说是他想着法收受好处,开着与工资收入不相符的现代轿车。许多好老师不受重用,却将许多会送礼的“人渣”老师提拔了起来。后来,他又在遗书中提到,一名政教处的老师在抓到两名学生谈恋爱时,老师重重地打了男学生。遗书评论说,这位老师太厉害了,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与学生谈谈心呢!虽然混在政教处,他都不知道“政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 在叙述了许多令他感到气愤的事情后,李金川说,死要有勇气,但活着更难!他要用自己的死,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师德的反思。 最后,李金川痛心地说,亲爱的爹妈,儿子不孝,不能为你们养老送终了!如果身上的器官有用,可以捐给社会。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他希望火化后,后事从简,把他的骨灰撒入河沟中就行了。 副校长说,被指责的班主任“评价很好” 10日上午,记者来到新密市实验高中,见到了李金川生前的寝室。由于寝室里死了学生,学校已将其余学生搬到了其他房间,出事的寝室门锁上,拧着铁丝。 三五班班主任马杰陪着李金川的奶奶进去后,发现李金川住在进门靠左边的上铺上,铺面上还摆着他的书籍,悬挂着晾晒的秋衣和秋裤。 |
|
123.4.175.* |
4楼 “我就是他遗书中说的那个副校长,他说我黑,开着现代轿车,你可以问问,全校开轿车的老师又不止我一个人?”陈副校长说,当时遗书交到学校后,他大致翻看了一下,看到里面有说他不好的内容,为了避嫌,就没有再往下看了。 李金川的大伯说,李金川就是想以他的死,来唤醒某些老师的灵魂。陈副校长反驳说,没有吧,遗书上没有这句话!李金川大伯说,遗书中没有明确地说出这句话,但表明了这种意思。譬如,李金川说,是尚**毁了他的前途和人生。 陈副校长慢悠悠地说,“对一个老师的评价,我觉得,只要超过60%的学生说他不好,我才认为他不好。”陈副校长说,尚**是李金川高一时的班主任,当时他还是高一年级段的副段长,教物理。现在尚**是高三年级段的副段长,任三一七班的班主任,同时也带三一八班物理课。 “学生们和老师们对尚**的评价很好,并不像遗书里所讲的那样子。”陈副校长称,李金川在遗书中把自己说的也很不堪,可他对这个学生根本就没什么印象,不知他为什么对自己没有好感。 李金川的家属要求见见尚**,被陈副校长一口回绝,他说,尚**正在上课,没空见客人。家属要求提供尚**的手机号码,想与尚**交流一下,陈副校长也不提供手机号码。“下午再说吧,下午我们可能还会再见面。” 成绩班里排第一,年级只排到近二百名 在教学楼高三五班的教室里,黑板边贴着一张月考排名成绩单,在成绩单上,李金川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七。 “在前两个月的月考中,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李金川的现任班主任马杰称,出事后,警方已检查了李金川的课桌与书本等物品,并已拍照取证。 新密市实验高中主抓教学的副校长陈喜旺说,李金川在三五班虽然成绩排第一,可在全年级的500多名文科毕业生里,成绩只能排到第190名左右。以他的这种成绩,只能上专科二批,努努力的话能上专一。 一个在班里排第一的学生,为啥只能上专二?陈副校长称,因为三五班是“平行班”。 李金川的家属长释说,“平行班”就是差班的意思。虽然上面三令五申不准分重点班,好班与差班,可新密市实验高中有禁不止,该咋办还是咋办。 对李金川家长的说法,陈副校长说,学校里并没有分好班差班,只是搞了“分层次教学”,就是把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分到一个班里让老师教得快一些。 谈及为啥对李金川没印象,陈副校长解释说,他是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也是负责高三年级段的校领导,高三应届班就有18个班,此外,在京密高中还有7个复读班,这么多的班都需要他去操心。 “京密高中是个私立高中,今年上面不让公办学校办复读班,我们收了7个复读班,解散吧怕引起麻烦,只好在京密高中租用教室,一年的租金得一二十万元。”陈副校长说,除了租的教室,7个复读班平时的教学业务,全部由实验高中负责。 男生遗愿,遗书要向世人公开 李金川的二姑父说,他在警方电脑里读到了李金川的遗书,他的遗书就是对新密市实验高中某些教师的血泪控诉。在遗书的第一页,大大写有“遗书”两个字,下面括号括着“可公开”。 为了让人们在他死后能更好地发现遗书,李金川特意将遗书用茶杯压在课桌上。内容约有 六七页。 在新密市刑侦大队,主办李金川案件的负责人姓蒋,他说,通过调查,警言初步排除了刑事案件的可能。目前要做的工作,就是查明死者的死因。如果通过检验查不出死者服用了什么药物,可能就得做尸体解剖。 “查明死因后,下一步,会将案件移交给辖区派出所,让派出所向死者家属移交被暂扣的物品,包括遗书。”蒋姓负责人称,从遗书的内容来看,这孩子对社会包括学校老师的许多现象看不惯,才产生了悲观厌世的想法,“你看,现在的孩子,心理多脆弱呀!” 死者家长在警方电脑前读遗书,给李金川视力不好的78岁奶奶听。听到动情处,读的人和听的人一起潸然泪下,泣不成声。 李建彬说,作为孩子父亲,他对孩子的苦恼和想法最为理解。李金川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都是班上的前三名。在2007年中招考试时,他以新密全市前50名的成绩,被新密市实验高中录取。可就是在这个省级示范高中里,他碰上了班主任尚**,直接导致了成绩下滑,并且被分到了平行班。 在平行班里成绩再好,也只能考到专二,这种现实落差,再加上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是李金川走上绝路的直接原因。李建彬说,“新密市实验高中应当对李金川的死,负直接责任,老师们为师不尊,让孩子对社会产生了悲观厌世心理,这就是间接杀人!” “公安部门把遗书发还给家人后,我们会尊重孩子的遗愿,把他的遗书向全社会公开,让全社会都来反思这件事。” |
相关文章
- 教育公平不只是个升学问题:建国初期关于升学矛盾与劳动教育的讨论
- 农村学校为何成为“民工预备培训学校”?
- 滠水农夫:市场体制是阶级再生产的制造器——以教育市场化为例
- 全球化视野中的学术生产的理论逻辑
- 教育市场的政治社会学 ——关于教育的5个为什么
- 纪录片《出路》--教育产业化使大学沦为商品
-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 “忽视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最大失误
- 如何解决农村生源被逐出精英大学的问题?
- 穷孩子,永不到来的春天
- 行政事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及其负面影响
- 从文革期间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