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奇妙的中产阶级——《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介绍

火烧 2006-03-31 00:00:00 读书交流 1032
本文探讨全球中产阶级的形成与演变,涵盖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及亚洲国家的中产阶级特点,分析其社会地位、文化特征及发展影响,揭示中产阶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化与挑战。

奇妙的中产阶级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介绍


梁捷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6-3-23 http://guancha.gmw.cn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周晓虹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  

谁是中产阶级?社会学手册上有很多统计和测算社会分层的方法,有的从经济收入来计算,有的从社会地位和声望来测算,还有的从实际手中掌握的权力来计算。一个通俗的理解是,中产阶级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谈吐文明,服饰得体,工作努力,富有品位,关心社会的人”。

这本《全球中产阶级报告》与另一本《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一大热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虽然各个国家的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大致相同,但在不同地域和历史文化、经济政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各具鲜明的特点。

作者花了两章的篇幅描写了美国中产阶级发生、发展、中落的轨迹图:工业化催生了美国“中产阶级帝国”的神话,但在患得患失的心境下以及在全球化冲击下,美国的中产阶级神话出现了萎缩。同在北美的加拿大中产阶级则是另一番情形:都市化运动、产业变革、知识阶层的增加导致了城市新中产阶级的迅速膨胀,但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证了中产阶级的乐观前景。

法国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流行“阶级消亡论”了。看看整个法国社会,贫困的农民已经几乎不存在,蓝领工人在社会中大约只占3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剩下的人几乎都可算是白领了。无论从世俗身份还是文化身份来看,中产阶级都已占据了社会的主流,而底层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根本没什么阶级基础了。

再来看看俄罗斯,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在转轨后期的1999年,俄罗斯社会与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了一项“俄罗斯是否存在中产阶级”的社会调查。调查以后,人们欣喜地发现还有1200万约合社会总人口18%的人可以算作中产阶级。他们还存在,还活着。但显然俄罗斯的这批中产阶级仍是一个发育中的不确定阶层,在社会发展中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在俄罗斯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里,中产阶级面临改革显得小心翼翼。

亚洲各国深受西方的影响,其中产阶级大多形成于二战之后。前英属殖民国印度,其中产阶级的诞生就与宗主国的刻意培育相关,因此印度中产阶级品格中的集体症候不能不说是民族劫难的后遗症。而极具阶层独立意识的日本中产阶级欲通过教育途径积累文化资本,以期维持中产阶级的稳定性。而对韩国的中产阶级而言,韩国骤变的社会变迁转型迫使韩国中产阶级出现相应的心理嬗变。书中作者还指出政治态度保守的日本中产阶级和积极的韩国中产阶级形成了一个奇妙的文化对跖点。

亚里士多德说过,中产阶级是平和、审慎和稳定的,最好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组成的,中产阶级不像穷人那样觊觎垂涎邻居的财产,市民拥有中等的财产会使得政府变得更好,中产阶级的数量大就像压舱石那样使社会稳定,这个群体是社会的稳定剂。

巴西有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名字就叫做《中产阶级》。书里的主人公托库托说,“中产阶级将始终存在,因为它必须存在,并且永不消亡。”虽然巴西的中产者从诞生之日就因匮乏权力而一直大受贬抑,在政治的两难处境中左右挣扎、辗转求生,但和其他国家的中产阶级一样,它必须存在,因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相关文章

  • 司馬平邦:戳穿茅于轼这只拜富老狗的疯痴逻辑
  • 《民国往事》--中产阶级美学与上海的“日常”与“革命”想象
  • 中产收入阶层在隐性通胀压力下走向贫困
  • 橄榄型,金字塔型,枣核型和黑白两个世界
  • “橄榄型”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 略议“橄榄型”分配格局
  • “蚁族”的梦想及未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中国青年
  • 最新转基因成果:赵高将金字塔说成橄榄
  • “纺锤状”收入分配格局是一个阴谋和骗局
  • 邋遢道人:专家让三亿人“被中产”
  • 中产阶级青年的失望和不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