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我吃肉但不吃注水肉——也谈人民拥护的改革和人民反对的改革

火烧 2006-03-30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通过注水肉比喻,探讨人民拥护与反对的改革,批评部分人对改革的顽固态度,强调社会信任的重要性,反思改革中的问题与信任危机。

我吃肉但不吃注水肉——也谈人民拥护的改革和人民反对的改革

副标题:驳张维迎的“理性思考”和皇甫平的“不可动摇”

刀锋

当2005年中国社会对改革进行集体反思的时候,一些在改革中获得极大利益的基层便开始紧张起来,忙不迭的站出来呼吁社会要“理性思考改革”,还有的以“改革老字辈”的身份压制人民的质疑,并不忘记顺便表露一下自己是“以皇天的名义辅佐×××”的身份。

在他们的言谈中,总是表达出同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改革是他们需要的改革,改革的路就应该这样走下去,并且绝不能有丝毫调整和改变,改革只能是这样一条路走到黑”。姑且不论是“理性思考”也好,或者“不可动摇”也罢,无非是想证明改革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即使原本不是这样也必须变成这样,因为只有这才是改革。

如果用顽固来比喻他们可能具有政治性色彩,毕竟在文革期间顽固被作为一派有过被打倒的历史,但是如果就以人民的口吻来形容他们是蛮横,肯定是恰如其分且丝毫不为过的,因为他们在推销他们的改革的时候已经把蛮横的态度演绎到淋漓尽致,甚至不允许人民讨价还价。

这让我想起在前一段时间买肉的经历。某日,到自由市场想买上几斤肉,发现商贩案头的肉色泽亮丽,手感揎软表面潮湿,不禁对肉本身起了怀疑,与同行者交换了几句后基本确定,此乃注水肉无疑。遂与商贩起争执,商贩说‘这就是肉啊,难道这不是肉吗,还是你没吃过肉’?我答‘我承认注水肉也是肉,但和真正的肉有本质的区别,这肉对人体有害,怎么能吃’?‘想要肉就只有这样的肉,想要好肉全市场都没有’。于是我与同伴大为诧异,怎么在自由体制下的市场内居然连一块好肉都没有,全是注水的肉呢!更令我愤怒的是,商贩蛮横的称注水肉就是肉,肉就是注水肉,居然丝毫不脸红,丝毫不以为耻!

很久以前,市场上的肉是比较少,需要按量供应,可是那时的肉让人吃着放心,为什么那个时代会有放心肉,主要是缘于对人的信任,那是对人放心才有对肉的放心。现在虽然肉多了,可是却没有放心肉,说穿了是没有让人放心的人。表面上看一块肉的时代和十块肉的时代比,似乎是十块肉的时代更好,可是一块肉的时代毕竟还能吃到一块肉,而十块肉的时代却连一块肉都吃不到,这又说明了什么?

让人不放心的事情并不仅仅是肉,也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北京的建筑物越来越多,高楼林立似乎表现出一个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的样子,可是如果细问这些建筑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些表面光鲜的大厦就禁不住考量了。按说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建筑的质量也要随之上升,当反观北京老十大建筑,却没有一个是豆腐渣工程,即使经过了76年的地震洗礼,也依旧巍然耸立。

小事情反映出的是大道理。

把这样的思路放大到这个时代,来检验我们的改革,我们也必须要问一问,这样的改革是不是让人民放心,更重要的是参与改革的人是不是让人民放心。我们的改革存在不存在质量问题,有没有豆腐渣式的改革出现?

某著名电视台曾做过电视采访,其中一位市民的话语至今仍深刻在我的脑海,他说‘他们的改革是他们的事情,和我没关系;改革对他们有好处当然他们喜欢,可是改革让我下岗了,活着都有问题还凭什么让我喜欢’。

人民群众质朴的回答是来自他们的心底的声音,让人民利益受损的改革,有什么理由让人民还一贯支持下去?这是不是就是改革的质量问题,损害了人民利益的改革是不是就是豆腐渣式的改革。

从客观上说,存在质量问题的改革和豆腐渣式的改革也都是一种改革,这和注水肉也是肉同样的道理,但是保质保量的改革就不是改革了吗,保质保量的改革更是改革,而且是真正的改革。什么是有质量问题的改革,什么是豆腐渣式的改革,什么又是真正的改革,不能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而是要让人民的切身体会来做回答,要由人民的肯定才说了算。

由此,我们回到标题上,再来审视张维迎的“理性思考”以及皇甫平的“不可动摇”,最理性的思考应该是:人民反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改革和豆腐渣式的改革,人们拥护给人民带来普遍利益的真正改革,也只有真正的改革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是永远不会动摇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