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海外华人怒批央视播放《施琅大将军》

火烧 2006-03-29 00:00:00 文艺新生 1032
本文详细讲解如何优化SEO标题和关键词,提供实用技巧和方法,帮助提升搜索引擎排名和流量。重点涵盖标题结构、关键词布局及注意事项,适合初学者和SEO从业者参考。

                   海外华人怒批央视播放《施琅大将军》
  
  
  
  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出现了曲折,大陆中央电视台开播当年施琅如何收复台湾,赞美满清统一中国的历史,希望能够借古喻今、古为今用。《施琅大将军》的军方背景十分明显。解放军下属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宁海强是该剧的总导演,演员阵容则由吴京安、冯国庆、王强、洪涛、王虎城等一批隶属解放军不同部门的实力派演员组成。有报道说,电视剧在筹备和摄制过程中,一直得到国台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共福建省委、中央电视台、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和清史委员会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当初清政府为了剿灭台湾的郑家势力曾试图联系荷兰殖民者以共同歼灭郑家海上势力,然后把台湾作为奖品奖励给荷兰。周宁在其《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中也说,当时的康熙认为:海贼乃疥癣之疾,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欲弃。笔者认为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来说,这种宣传是一个误区,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故应引起重视。
  
  一、 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1、 满清对台湾的真正兴趣不在于统一祖国。郑家在台湾奉大明为正溯,以永历为年号,保中华衣冠,而不是数典忘祖的台独分裂者。当双方就国家统一问题展开谈判时,当郑家提出“不剃发”的正当要求时,却遭到满清的拒绝,于是兵戎相见了。当满清占领台湾后,康熙却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更有大臣说“空其地任夷人居之”,主张重新“赠给”荷兰人!这使满清攻台的真正兴趣昭然若揭:即使把台湾拱手让给洋人,也决不能容忍这里有一个汉人政权的存在。什么中国领土完整不完整,只要不对自己的“家天下”构成威胁!对比同一时代满清与沙俄在雅克萨交战后忙把柏海儿湖(今贝加尔湖)割让给沙俄的历史,这一道理更加显而易见了。
  
  2、 郑家是收复台湾的唯一功臣。郑成功麾下虽是明军的散兵游勇,却学习西方建立强大的海军,才能一举打败荷兰人,开中国人战胜西方列强之先河。郑成功、郑经收复台湾后,正式在台湾确立府、县制,开发农业、普及教育;面对满清的经济封锁,积极发展海上贸易,获得巨大财富,使台湾成为真正的宝岛。连满清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反观清兵,根本不知海战是何物,一旦交战后果不堪设想。到那时,台湾将永远回不到祖国怀抱,台湾将重复东南亚海岛的命运,成为荷、西、英、法、美等列强争夺的焦点,整个中国大陆都永无宁日。
  
  二、 这无助于现实的解决。
  目前,两岸之间分歧由意识形态领域转向民族文化认同领域,这向我们表明:台湾问题不仅仅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可以追溯到甲午海战,甚至明清之际,所以我们对郑成功和施琅的历史评价,都要格外慎重。
  
  1、 引起台湾民众的不满。郑成功是福建人,闽台自古一家,郑成功也是台湾人的骄傲。郑成功、郑经收复台湾、开发台湾而得到台湾人的尊重,被称为“开台圣王”,全岛共有150座祠庙纪念他,台湾大多数民众都是当年随郑成功抗清的明朝遗民后代,而央视<<施琅大将军>>却称郑家为海贼,丑化郑家对台湾民众来说是伤害感情的事,海外华人也非常气愤.反观满清,在甲午海战后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人说是满清出卖台湾,对满请始终难以认同.
  
  2、 会被台独分子利用。目前,大陆提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能实现两岸的和平与稳定,而台独势力为达到分裂目的,积极制造族群分裂,丑化中国。在这种情况下,把大陆比成满清、台湾比成郑家,以证明统一潮流不可阻挡,是十分不妥的。(1)会被用来攻击大陆的对台政策。目前,台湾人对大陆对台政策只有个模糊的印象,而施琅平定台湾的历史却早已深入人心。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往往对形象生动、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因此会给人一个错觉,增加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感。由于台独势力控制舆论,他们会借题发挥说,大陆要学满清武力吞并台湾,我们不能上当,要多购买美国的武器保卫自己。(2)会被用来攻击中华文明。目前,台独势力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在教科书上把明朝之后的中国历史列入世界史。我天天宣传施琅,台独势力会说,大陆仍在美化满清奴役汉人的历史,他们已经漠视了汉唐的文明,却对拖着“猪尾巴”作奴隶的岁月津津乐道。中华文明已变成满虏文明不可救药,我们只有独立,才能摆脱这种奴化的伪文明,保护真正的华夏文化。
  
  给日鬼子以方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郑成功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出生于长崎,日本人早就把郑成功看作他们的民族英雄,有一部名剧《国姓爷合战》,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日本人幻想通过把郑成功看作他们的民族英雄来占有台湾。我们丑化郑家为海贼,对日本人来说正是求之不得!他们会借此和媚日的台独份子串通起来,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
  综上所述,在海峡两岸的关系出现了曲折的关键时刻,大谈当年施琅如何收复台湾、 称赞满清统一中国的历史可以休矣。这只能引起台湾与大陆离心离德,台湾的促统人士孤立无援.
  
  ~~~~~~~~~~~~~~~~~~~~~~~
  
  这就引出来几个问题。
  
  一、清(后金)代明是一般的改朝换代吗?
  
  自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
  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之说出,一般理
  解为“亡国”是指改朝换代,因此“保国”是统治者、贵族们的事情;而“天下兴亡”则是指关系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
  展》) 。虽然由于中国古代并无“民族”的概念,但清灭明或元灭宋,不同于隋唐五代之更迭是显而易见的。
  
  二、明政权确实黑暗腐朽,但作为整体难道清(后金)比明先进?清代明是使中国社会前进还是倒退?
  
  三、说洪承畴为国家的重新统一有功,但这个国家本是统一的,正是后金政权的建立使国家分裂,他本是为明政权去实现统一,降清后为清效命也是支持后金搞分裂。以此为由,无法自圆其说。
  
  四、洪承畴降清,当然是他个人的政治选择。但那时并无“中华民族”的概念,何来“将满族放到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来看待”的认识,他又知道什么是历史潮流。对洪承畴的品质,已有公论,如以洪承畴的一生为“人生教科书”,“政治教材”,使“做人者、做官者都能从他的人生中学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将能得到什么结果呢?其实无须这些学者提倡,早就有人在学了,抗日战争中的汉奸,内部政争中的风派不都是在学么。
  
  对这个会议,尚未找到史学界的反应,倒是在一些论坛上贴出后,不少留言是对其驳斥,如在凯迪网络,有一留言别具一格,留言说:
  
  袁崇焕、文天祥、陆秀夫们:
  在以清代明封建王朝的更替中,没有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加剧满汉民族矛盾,
  增加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没有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曾作出巨大贡献,不是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杰出人物,必须给予充分否定。
  专家学者还对进一步加强袁崇焕、文天祥、陆秀夫们的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如将袁崇焕、文天祥、陆秀夫们的事迹剔除出乡土教材,不能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成才之路”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但仅仅是这样讽刺或责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史学界好好讨论,特别是可以结合荣辱观的教育,究竟是以出现洪承为荣,学习洪承畴的为人,还是以出现郑成功、夏完淳为荣?学习郑成功、夏完淳。
  
  据所见,史学界对为洪承畴翻案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对这次会议,尚未见到其他史学家的反应。初次接触这个问题,先说这些,当注意继续观察。
  
  ~~~~~~~~~~~~~~~~~~~~~~~
  
  厦门大学历史系罗耀九教授的一段话是非常精当的:
  
  有的论者为历史上的民族败类翻案,主观上也有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的意图。例如歌颂郑成功的叛将施琅,便含有这样的用意,他们的意图也许无可非议,然而却达不到目的。因为简单的历史类比方法不是科学的史学方法,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清康熙帝利用施琅征伐汉族郑氏政权是民族战争的继续,现在台湾回归祖国是人民解放事业的继续;前者仍然是明清两个帝国的对抗,后者是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纯粹是国内的政治问题。二者仅仅是形式类似,性质截然不同,绝对不能相提并论。诚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923页)。把本质不同的历史事件牵强附会地硬扯在一起作类比,实际上是否定了历史是一门科学。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正确地阐明历史,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颠倒是非,使忠奸不分、爱憎不明。假如将来一旦爆发卫国战争,我们的子孙应该向哪一类历史人物学习?是以文天祥、史可法为榜样,坚贞不屈,为国殉身,还是学习洪承畴、施琅叛国投敌,或者学汪精卫替日本侵略者促成“大东亚共荣圈”?这可是一个大是大非的严肃问题,含糊不得,也马虎不得,我们只能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而绝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
  
  在推翻满清统治的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施琅一直是与“吴三桂、洪承俦”一流一样,是汉奸、卖国贼的同义词,但是为什么这个时候央视突然推出了“施琅大将军”这部汉奸剧?答案很简单,因为施琅的卖国卖主行为使满清统一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终于统一在了同一个政府的领导之下。央视的部分人和电视剧的制作人天真的希望通过“施琅大将军”唤起大家统一祖国的热情,希望出现一位“施琅大将军”,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呵呵,在这个时候谁是最高兴的人呢?是央视的负责人?是电视剧的制作人?都不是,而是那帮台独分子!卖主求荣的施琅在大陆都是大英雄,汉奸成了英雄,这不正和他意。正好证明了泛蓝阵营的“国家统一”,就是“台奸行为”,泛蓝积极和大陆联系,磋商不就和施琅一样,你在大陆是英雄,在台湾就是“台奸”!
  
  ~~~~~~~~~~~~~~~~~~~~~~~
  
  光明日报:满清消灭明朝的战争并非是一场单纯的改朝换代的国内战争
  满清消灭明朝的战争并非是一场单纯的改朝换代的国内战争,它带给被征服民族的灾难与痛苦也长期未能消除,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成了各民族人民的大监狱,所以各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也长期存在,直到二百余年后的辛亥革命仍然把反清作为鲜明的主题之一.在长期斗争中,民族与国家的立场是很鲜明的,我们不应该以今天的国家观念加给明末清初的人民,那个时代的国家,民族观念鼓舞着史可法,阎应元等不畏强敌,困守孤城,阻挡清军铁蹄南下.他们那种不计个人利害安危,为国殉职的崇高形象,永远为中华民族子孙所敬仰.即使在当时,也博得**正义人士的钦佩.其他如大思想家,大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也曾奋力抗清,失败后隐居不出,终身不应清廷的征召;还有势单力孤的黄道周等也誓死抗清,留得正气在人间,与洪承畴降敌求荣,为虎作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爱国志士大义凛然的崇高气节博得后世人民的长期敬仰.
  
  那么,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者,会不会影响今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内的兄弟民族关系呢?不会的!因为正确判断任何问题的是与非都应该"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一切都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是不可违背的原则.历史上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感情有它产生的特定背景,决不容许我们用现在的思想与感情去取代它.例如,今天肯定没有人把吴国同越国,秦国同楚国的对立当作现实问题来谈论,而我们要继承的是勾践那种为复兴祖国而卧薪尝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屈原忧国忧民,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而绝非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去替古人分忧.
  
  文天祥,史可法的孤忠耿耿,誓死不降,公而忘私,临危不惧等优秀品质是爱国主义的思想结晶.反之,那些在民族战争中贪生怕死,或逃或降,甚至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的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败类.尽管时过境迁,历史的洪流早已将当年的"国家"观念冲刷净尽了,当年活动在今天中国大地上的各个民族,早已融合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兄弟民族之间的友好情谊早已取代了历史上的互相争战,但是,历史上的民族叛徒却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今人对待历史,只能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而无权去改变历史的事实,即使是利用文艺形式去纂改历史,蒙蔽群众也是不能允许的.
  
  当然,有的论者为历史上的民族败类翻案,主观上也有为当前的政治服务的意图.例如歌颂郑成功的叛将施琅,便含有这样的用意,他们的意图也许无可非议,然而却达不到目的.因为简单的历史类比方法不是科学的史学方法,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清康熙帝利用施琅征伐汉族郑氏政权是民族战争的继续,现在台湾回归祖国是人民解放事业的继续;前者仍然是明清两个帝国的对抗,后者是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纯粹是国内的政治问题.二者仅仅是形式类似,性质截然不同,绝对不能相提并论.诚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923页).把本质不同的历史事件牵强附会地硬扯在一起作类比,实际上是否定了历史是一门科学.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正确地阐明历史,而且会造成不良后果――颠倒是非,使忠奸不分,爱憎不明.假如将来一旦爆发卫国战争,我们的子孙应该向哪一类历史人物学习?是以文天祥,史可法为榜样,坚贞不屈,为国殉身,还是学习洪承畴,施琅叛国投敌,或者学汪精卫替日本侵略者促成"大东亚共荣圈"?这可是一个大是大非的严肃问题,含糊不得,也马虎不得,我们只能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而绝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问题.
  
  历史科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不少征服者懂得,要真正征服一个国家的人民,必须消灭或篡改这个国家的历史;而被征服者不甘心做亡国奴,也总是力图保存自己国家的真实历史,使爱祖国的观念永远留存于人心.如果使古人现代化,抽掉历史上的国家观念,请问,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思想从何产生?不要以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强大了,就可以淡忘历史上受侮辱,受迫害的痛苦历程.即使是用文艺形式篡改历史取悦观众,也必然在不知不觉中使捏造的历史深入人心,使后代子孙不知道先烈们为保国保种保护民族文化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造成难以估量的不良后果.我们要牢牢记住"居安思危"这句名言,要以史为鉴,以真实的历史为鉴,不能让伪造的历史混淆视听.
  
  历史的巨轮无情地驶过一个个帝国的废墟,旧的国家消灭了,新的国家形成了.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发展,现代的国家观念是现代产生的,古代人的国家观念是他们那个时代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历史主义地对待历史,才能够使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遗产不受损害,继续发挥它激励人民精诚团结,为祖国的繁荣而献身的教育作用.文艺工作者固然不是科学工作者,但如果要以历史为题材创作文艺作品,也必须懂得这个基本道理.

+=======================

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叛徒哲学如此泛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