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收入分配改革应当如何进行?

火烧 2010-06-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收入分配改革方向,指出企业效益提升与职工收入增长矛盾,强调需调整分配机制以缩小贫富差距,引用马克思理论分析分配不公问题,呼吁改革以实现社会公平。

汉家风  

网上各大媒体最近报道了“收入分配改革” 的调研摸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好事。但是令人郁闷得是,正在进行调研的几个班子,似乎在调查当中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其中,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闻世震在福建晋江对凤竹公司调研过程中,当即表示,“当前国内有的行业收入水平偏低、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效益提高了,才能增加职工收入。”  

在这里,我必须指出,闻主任看准了问题之所在,那就是“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大”。但是给出的药方却风牛马不相及。其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恰恰不在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因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或者说并不仅仅是职工收入过低的问题,我们同时也要解决企业主的收入过高的问题。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效益要提高,就必然要压低职工的收入,只有压低职工的收入,企业的效益才能提高。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怎么可能既提高企业效益又增加职工收入呢?从闻主任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到,闻主任没有搞过企业,对企业经营以及市场经济都缺乏必要的认知。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的认识就要清楚的多。在广东阳江,当听到地方官员强调“先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的表态后,蒋树声带领的调研组立即表示:“不宜这样想,没有‘分好’的机制,越大越难分。”  

应该说,蒋树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马克思是不谋而合的,也就是说,在现存的私有制市场经济不公正的分配制度之下,职工不但会因为工厂效益的不提高而受苦,同样因为这种效益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痛苦。如果在不调整现在有分配关系的条件下,企业的效益越提高,蛋糕做的越大,意味着企业主收入的提高幅度就要越高,甚至远远高于他职工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形成巨大的剩余资本,或投入房市,抬高房价,令工人们丧失住房痛不欲生,或者投入农产品炒作领域,使工人们在工厂效益提高的情况下,连明天的食物都无法得到保障。  

这就是马克思指出的生产力异化的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指出:“社会活动的这种固定化,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为一种统治我们、不受我们控制、使我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并使我们的打算落空的物质力量,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说,这种“异化”是自由主义的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30年以来,工人们越生产越贫困,越勤劳越痛苦的原因。所以这次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着眼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要决心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分配体制,即我们不但要提高工人的绝对收入水平,我们还要提高工人们相对于资本家的收入水平,一日不解决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问题,国家就一日不得安宁,考验中国政治家们的智慧和勇气的时候到了。  

相关文章

  •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 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
  • 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
  • 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
  • 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
  • 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
  •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
  • 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
  • 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
  • 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
  • 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