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能不要脸面
好像自去年起,某些文人如得到什么令箭,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媒体,一起炒作“国企垄断”、“国企垄断高利润高工资”、“国企服务态度差”等等,攻势不断。当时就有不少网友发帖,指出它们是在造舆论,想进一步围剿公有制,彻底消灭国企。俺也发帖分析,但总不敢相信。觉得是人总要给自己留点面子的,社会主义的面子不能不留一点点吧。而最近所谓“整合国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私企和外资享受,以及新发布的36条,则打破了俺残存的幻想。
国企有没有问题呢?俺认为是有的。在毛泽东时代,从整体上看,国营企业是发展良好的,全国工矿企业资产增长得很快。特别是推行《鞍钢宪法》后,国企内部的职工民主加强了,发展势态特别好,全国成效也特别大。用数学网友的概念,职工还有劳有逸,特别人性化,特别像社会主义。当然从资本家角度看,没有充分压榨职工剩余价值的企业制度就是没有效率的制度,就不是好制度,得改制。
后来出问题了。先是搞“党政分开”,改变了《鞍钢宪法》推行以来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从此企业内的党组织只准管党内事务,不准管经营、产权和企业发展方向。大权由厂长一人独揽。不受监督的权力容易腐败,缺乏集体领导的决策容易失误,不少公有制企业因此出现乱象。【穷庙富方丈】,这是老百姓对那一时期的精炼概括。
再后来搞“改制”了,改公有制为私有制。这个过程里,通过经营者持大股、中外合资等形式,大量公有资产流失到经理人、官员与中外私企老板口袋里去了。全国卖了那么多公有资产,到底值多少钱,卖了多少钱,花到哪里去了?至今都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一位“经济”学家算一下。浩劫啊,社会主义的公共积累,亿万劳动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成果,就这么没了。天下奇闻。
同时,没彻底改为私企的国企也出了问题,就是“改”行私企管理法。按右派指导,企业领导说是高薪养廉,改享受高年薪制了;职工被违宪“买断工龄”,变成了雇佣劳动力,失去了平等民主监督领导班子的权力。领导仿老板式的独断独行,挥霍浪费,使职工失去积极性,滋生出了许多问题。现在却成了逼其改制的理由!冤枉啊。
俺倒不是绝对的反对改制,而是绝对的反对把绝大多数公有制企业都“改”为私有制。那是违宪的。若真有一家国企经营不善,其大多数职工都同意改制,俺也同意改制,但必须有个规矩。这个规矩,一是原来领导班子因领导能力不行必须就地免职,并且要追究其上级的领导责任;二是改的过程必须公开公平公正,要有一套可控的挂牌拍卖程序。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里子和面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说是全面实行私有制,没有【公有制为主】,未免太藐视马克思主义了。只有真正的公有制企业,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才能给劳动人民以尊严,给国家以尊严。这是普通工人都知道的社会常识。如果形成【共产党打天下,私产党坐天下】,就成了国际笑话,毫无脸面了。
国企有困难不要紧,温总不是说“要有信心”吗,说“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吗?为什么李荣融就没有信心,只想一私了之了呢?过去发动【改制大运动】的时候,可是向老百姓许过愿的,“抓大放小”,卖掉中小企业,是为了搞好大型国企。做人要有道德,血管里要有道德的血。不能出尔反尔,食言而肥,卖完中小企业,又打大型企业的算盘。那样不要脸面可不好。
现在看起来,挖掉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似乎已势不可当,雇佣劳动关系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资本家们成为劳动模范人大代表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了。所以不要以为故宫西面就没有阶级斗争了,不要以为人数少,作用就小。共产党内的那些坚信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领导干部人数相对于全国劳动人民来说虽然极少,但他们手中有权力,在劳动人民大民主制度缺失的条件下,他们的力量很大。过去俺是不相信毛主席提出的党内有走资派的。俺认为毛主席“左”了。现在嘛,有人一定要以身作则,证明毛主席没有说错。历史的辩证法如此有力。叫人真没有办法。 new TextParser('/posts/05/F2/23/6B/content_html.txt', 'content_tr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