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关于《中国不高兴》的争论是好事,是进步

火烧 2009-04-18 00:00:00 读书交流 1025
围绕《中国不高兴》的争论被视为好事与进步,反映出中国舆论空间的相对自由。书籍旨在表达对中国现状的看法,推动世界体系变革,强调中国应成为新力量。

苏按:这是我与美联社记者的一段问答。多年前我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登出来后发现虽然是我说的,但又不像我说的。中文媒体有同样的问题,而且有时问题更大。所以,为了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同时也为了节省时间,我一般尽可能要求与采访方做书面交流。这类事情我更信任文字。

                                                   是好事,是进步
                                                 关于《中国不高兴》

  问: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答:中国过去有句老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出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表达自己对中国现状和前途的一些看法,并广而告之。这是太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

  问:这本书总体上想表达什么?希望能够取得什么效果?这本书的立场是否与中国倡导建立和谐、和平的社会和世界有所冲突?
  答: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弊端丛生,需要有新的、更健康的力量出来,参与世界的管理和世界体系的改造,建立一个真正和谐与和平的世界。中国应该成为这样的力量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振奋精神,改善内部,建强肌体。

  问:您对公众和政府对这本书的反响满意吗?
  答:围绕此书的激烈辩论,说明中国存在着一个相对自由的舆论空间,是好事。政府能够容忍这样空间的存在,是进步。

  问:您有没有对一些批评意见感到意外?
  答:没有任何意外。

  问:您认为这本书出版之后,公众对爱国主义的态度是否发生了改变?
  答:一本书所能起到作用有限,它会对公众的态度产生一些影响,但根本性的影响来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自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发展。

  问:您对这本书和中国的爱国主义状况还有其他的评论和补充吗?
  答: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战争离中国还有多远?--从资本主义的吃人本质谈起
  • 被暗算的《孔子》
  • “后汉”之不要脸让“前汉”大跌眼镜
  • 《左愤和右愤…》是打着爱国旗号宣扬狭隘民族主义
  • 经济危机以及《中国不高兴》涉及问题的补充与思考
  • 1930年代托派政策与清源策略观的相似性
  • 美利坚帝国的阴谋诡计
  • 是长平不让批评,还是《中国不高兴》不批评?
  • 黄纪苏:这本书不是简单“民族主义”能概括了的
  • 黄纪苏:一本书改变世界,我们没那么大本事
  • “潜伏”在当今中国的“主义”之争
  • 精英们也不高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