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和小岗干部的挂职正相反
文章对比大寨与小岗村干部挂职方式,揭示历史变迁中基层与高层干部流动的差异,探讨农村改革中不同挂职模式对发展的影响。
这是笔者忽然发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性对比。
数十年前,大寨大队的陈永贵同志是一位农民,由于带领乡亲们干出了实绩,就层层上挂任职,一直上挂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
也是数十年前,大寨大队的又一任支部书记农民郭凤莲,也是因为出色的基层工作层层上挂任职,直至担任中央委员。
而在数十年后,又一面农村大旗小岗村,却是层层由上面的干部下到村里来担任党委书记,里边有开警车来的,更有从省上下来的财神爷——当然要带大把大把的人民币下来。
两个时代,两种挂职。一种是基层的农民群众上挂到县地省直至中央;一种是省地县的官员空降到村里。往上挂职的,带到中央的只有汗水干劲和经验,特别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精神;往下挂职的,带到基层的不是项目就是现钱,充分表现了对包干先锋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尊重和厚爱。
两种挂职,两种时代。一种是把工农群众举得很高很高,完全展现了工农作为国家主人的宪法精神;一种是把官员看得高高在上,仿佛只有他们才能改造那些落后的群氓。结果当然也是两样,勤劳先进的群众可以成为高级领导但根子依然在泥土之中,而优秀的干部可以被私心活活累死在红红的血手印里!
这样的发现虽然很有趣味,但总让人感觉到一种历史的苦涩。这由下到上和由上往下的挂职怎么就倒了个个儿呢?
相关文章
- 小岗村究竟存不存在那个红手印契约?
- 老田:质疑小岗村“分田密约”并展望中国农业的未来(旧文加证据重贴)
-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 孔庆东:幸福的集体村
- 小岗村不是出路 需要用集体经济激活村庄治理热情
- 我所亲身经历的毛时代的集体农村
- “要吃米找xx”是某些文人的凭空捏造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