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全民抗战”有人喜欢有人愁!

火烧 2011-09-13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讨论抗日剧引发的争议,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日本不承认侵略行为,呼吁通过影视作品铭记历史,避免仇日心态,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2011年9月8日 《环球时报》论坛文章:《少拍抗日剧,多讲欧美侵华史》,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的缘故,国内一些电视台一连播出十几部抗日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恍惚之间,中国电视圈似乎回到‘全民抗日’的年代”作者语气虽不能说有讥讽之意,但忡忡忧心显而易见。作为一个年将九十岁的老人,对作者的此种言论实在不能苟同而且愕然!就以作者所引的古人之言“略于古而详于近,治史之要”而论,也难能掩饰其观点的谬误。新中国的对日关系始终不变的原则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还不清楚吗?这就是教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前事,要以历史为借鉴。准此,中日两国才有美好未来。否则两国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作者想要的那种“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当然作者文中并不是没有“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样的字句,但是这些字句仅仅是用来敷衍文章要害的涂料,其主旨是指“拍摄太多类似主题的(笔者按:即抗日题材与主题)影视作品,有可能使历史教育固化成抗日情结,甚至使国人以“仇日”的心态面对今天的日本”。果真如此吗?曾记否,前不久黑龙江某县公然为当年日本侵略者所谓的“开拓者”立碑以招徕游客的奇闻?这里有“历史教育固化(的)抗日情结”有所谓的“仇日”心态吗?没有!恰恰相反,有的倒是“哈日”心向,他们“牢记历史”了没有?没有。所以我们今天还不能不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以更多,更深刻,更形象有力的包括电影电视在内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抗日题材的作品。历史的教训应该经常讲。“年年讲,月月讲”,不要忘记,不能忘记!  

    但是从艺术质量要求,以“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的标准衡量,我们已经放映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依然不多。我希望看到有更多《亮剑》《中国地》包括《未下完的一盘棋》《清凉山上的钟声》等优秀作品问世。我们不应该也不允许忘记抗日的历史,中国人不是一代而是几代人受日本侵略者的欺压,蹂躏,杀掠,;中国人死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达几千万。能忘记吗?日本至今不承认“侵略中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他们那个“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甲级战犯是战犯,不承认台湾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他们还霸占着自古就是中国的东海岛屿钓鱼台,他们的“安保防卫条约”“美日同盟条约”枪口无时不是对着中国。他们的教科书将过去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美化为“共荣”,他们大力篡改历史,欺骗世界也欺骗日本人民及其后代。为什么?难道我们不应该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真面貌反复教导我们的人民,告诉全世界吗?不能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我经历过抗日的全过程。我几次从日寇的炸弹底下死里逃生;我亲眼看见被轰炸成废墟的街道;亲眼看见燃烧的电线杆上挂着的女人的腿和丝袜;我亲身经历被炸塌的防空洞和成千上万的死者。至今我一闭眼就出现那血淋淋的悲惨场面。那是真实的历史!是中国人用鲜血写的抗日题材的历史!  

    老实说,当我看《环球时报》刊登《少拍抗日剧,多讲欧美侵华史》的文章时,很恼火!  

    不过,看到文章结尾的括弧里注明该文的作者是“旅美学者”时,我释然了。他毕竟离中国太遥远,也许离抗日战争那个被压迫被杀掠的时代也太遥远。但是,最后还想指明一点,他引用的“略于古而详于近”这句话,似乎与他的文章要论说的内容不对头。读中国近代史,应该说最先侵略中国的是欧美,是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日本侵略的时间是在后来,是甲午战争。如果依照作者引的古代治史的说法“略于古而详于近”,那恰恰应该倒过来,即对欧美侵华史的批判、教育应该从“略”,对日本侵华及“抗日战争”则要“详”,要一而再,再而三,要“年年讲,月月讲”,不要嫌多。这不正好是作者批评的“中国影视圈似乎回到‘全民抗日’的年代”?真给搞糊涂了。   

     

相关文章

  • 看国民党当年怎样审判抗日者
  • 深圳红色网友8月14日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活动纪实(组图)
  •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毛泽东思想--深圳网友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活动上的致辞
  • 颠倒黑白的奇谈——《联合早报》何能自圆其说?
  • 《中国地》——一部值得方正县领导集体观看的电视剧
  • 汉奸文化的成因---从方正县的鬼子碑和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说起
  • 黎阳:方正何以又歪又斜不方不正?
  • 白阳:他们的权力是谁给的?
  • 此刻,让我们一起沉默
  • 黑龙江方正县老人口述日本开拓团当地所犯罪行(图)
  • 这睡狮渐已醒
  • 鹤龄:“方正”碑不拆也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