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为什么问题食品会“专供”农村呢?

火烧 2011-08-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问题食品为何专供农村,分析城乡差距与价格优势导致劣质食品泛滥,揭示劣币淘汰良币现象,引发对农村食品安全与市场机制的思考。

为什么问题食品会“专供”农村呢?  

每块1元的名牌巧克力、胀袋漏水的果冻、霉变的辣条……这些国家禁止销售的假劣食品,虽已在城市难觅踪迹,却在农村沉渣泛起。由于监管缺位等原因,一些“问题食品”专供农村市场,严重威胁农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无独有偶,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某些厂商打着“家电下乡”的名义,用质量存在缺陷的产品“专供”农村市场;由于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这样的产品竟然能一度卖的脱销。与之类似的还有明目繁多的“山寨产品”,声名显赫的康帅傅纯净水、粤利粤饼干、哇哈哈冰红茶、营养快钱饮料等等,诸多只能在电影当中才能看到的狗血情节正在一遍一遍的不厌其烦的在农村上演。同样是由于价格上的明显优势,这样的产品销量远远的超过正宗的大牌产品,经济学上的“劣币淘汰良币”的原理在农村这块广袤而贫瘠的市场上得到了验证。  

巨大的城乡差距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确远远的落后于城市地区。“在农村,品质好、价格高的正规食品反而不好卖。”在临沂市白沙埠镇朱泮村,一位村民说。一方面是具有高昂价格的大品牌优质商品,一方面是劣质食品低廉的价格,村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东西不看品牌和保质期等,只要能买得起、吃着香就行。”  

不幸的是,在我小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些所谓的“问题食品”我都吃过,那时候我们这的“巧克力”的价钱还不到一块钱。近年来因为通货膨胀的原因,现在也慢慢的开始涨价。不过我的确很早就知道我平日里时若珍宝的小小零食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可是从来不会因为这个就躲开他,因为,我清楚的知道,躲开了它我就什么也吃不到了。  

谁让他们长在农村呢?在我看来这句话对于农村现状的无奈和悲愤的成分甚至大于其中有歧视农村的成分。有些现象存在即合理,谁让农村人的手中缺少人民币呢?各种产品通过市场竞争的结果竟然是劣质食品大行其道,名牌拳头产品纷纷避让,着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端市场上追逐的宠儿,名牌产品也屡屡曝出质量问题,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双汇火腿的瘦肉精所带来的危害恐怕也不下于农村地区的那些低廉价格的劣质产品吧?  

有些事情媒体不去报道,我们的舆论就不会去关注,再糟糕的事情也会入一滩死水般静若无物。农村地区天高皇帝远,除非事态已经极其严重,否则是很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的。云南曲靖的镉污染事件,致癌的村民数十计,有关部门照样可以装作毫不知情,平安无事的过日子。等到问题爆发了,全国都知道了,才忙不迭的出来倒苦水,诉说自己的难处,想要掩盖平时工作的失职和低效。  

“农村地区人口那么多、地方那么大、又那么穷,我们监管部门苦于人手不足,检测费用高、耗时长,基层监管部门无鉴定资质等问题突出,农村食品安全“管不过来”啊。  

  

有关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力,坐视问题食品的肆虐。不管监管部门如何大倒苦水,都不能洗脱其所应负的责任。我国广大的农村担负着为全国人民供应粮食、提供食品的责任,到头来反而受到劣质食品的危害,苦不堪言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毕竟民以食为天,如果天塌了下来,砸到的可不只是民众,恐怕有关部门的老爷们也逃脱不了。  

相关文章

  • 自然逻辑屈从市场逻辑,食品危机越来越严重
  • 吕永岩:请两会代表为人民请求健康生存权
  • 混饭专家管理,食品安全还能有保障?
  • 郭松民:食品安全“连坐制”的螃蟹什么味?
  • 南方日报:要用严刑峻法治理食品安全
  • 院士说地沟油是“以讹传讹”!---陈君石等决心为“地沟油”保驾护航
  • 贾也:仰望星空,地沟油淌进谁的道德血液里?
  • 好猫们如此逮老鼠,连冬瓜也不放过!
  • 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沦陷
  • 蒋高明:农民一年往地里打多少遍农药?
  • 蒋高明 左玉萍:食品安全警报为什么屡屡升级?
  • 蒋高明:拒绝转基因,用数据告诉你有机种粮成本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