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马英九当选是谁的胜利?

火烧 2008-03-2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马英九当选背后是台湾意识的胜利,而非国民党或个人的胜利。强调其淡化中国意识,突出台湾立场,并指出其党性不强,可能对国民党长期发展带来隐忧。

马英九当选是谁的胜利?


[ 炮郎 ] 于2008-03-23


 

马英九当选是谁的胜利?

马英九当选后,国民党巨头们纷纷发表获胜感言,他们重复了这样一句话:“马英九当选不是他个人的胜利,也不是国民党的胜利,而是台湾人民的胜利!”这当然是一种修辞、客套。看了一夜台湾选举,再结合以前的观察,我觉得如果把这句话改动一下,或许更近乎实际:“马英九当选不是国民党的胜利,而是马英九个人的胜利,以及台湾意识的胜利。”

连战和吴伯雄在感言中都突显中华民国意识。尤其是连战,强调要把台湾搞好以迎接中华民国建国100周年,并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可是马英九言必称台湾,不说中华民国。其竞选总部贴出的红榜大书:“祝贺马英九萧万长当选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不书国号。无独有偶,扁吕选后向马萧发去书面贺信,也是祝贺他们“当选第十二任总统副总统”,不书国号。对于他们来说,“中华民国”是个不祥之物,不提为妙。联想到年前马英九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羞羞答答,以及李登辉对马的明弃暗保,可以说马英九的淡化中国意识突显台湾意识不仅仅是他的竞选策略,也会成为他的施政理念。对于以坚持中国意识的“深蓝”选民为基本盘的国民党来说,马的当选虽然赢得了短期的权势,却埋下了长期的隐忧。用台大政治学教授张麟徴的话来说,“深蓝”选民这次是“含泪投票”给马英九。我预言马英九将在就职演说中提中华民国一二次,提台湾三十次以上。

长久以来,马英九被评论为“不沾锅”、立场摇摆、软弱。这些批评点出了马的机会主义特点,但不够深刻。马的主要缺点是“党性不强”。党性是个很好的词,可惜现在使用的人不多。在辞典里,这个词被定义为“政党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抽象到不知所云。照我理解,党性是对于自己所属党派群体及其价值观的忠诚。马英九的不沾锅性格,有时候是洁身自好、爱惜羽毛,有时候则意味着缺少担当、不愿为同党(特别是追随者)承担责任。他突出台湾意识,实际上背叛了国民党的基本价值观。他的软弱,表现在不敢坚持自己的原则,害怕对抗。昨夜当选后,马英九马上提出将在行政院中安排其他党派的人任职,并且表示监察院、考试院、司法院人选要超党派,我想其追随者听到这样的表态应该感到心寒。这种超党派的姿态貌似公正,其实不符合现代政治的运作规则。然而马英九在一个问题上立场坚定,毫不动摇,那就是反共。达赖、民运、轮子,所有这些被西方政府和舆论用来反对中共的力量,马英九一律支持,似乎终于表现出了一点“党性”。可惜他这点反共的党性,恰恰是西方国家反华的党性。如果马英九继续在这些问题上盲目追随西方主流舆论,他将不仅沦为一个毫无洞察力的政客,而且也背叛了他最不应该背叛的大党——中华民族。国民党靠这样一个党性不强的人赢回“总统”,要说胜利不容易。

话说回来,我还是很高兴昨夜是马英九而不是谢长庭那样“望之不似人君”的人当选。毕竟马的一中市场理念将暂时缓解两岸的紧张关系。

原载:强国论坛

相关文章

  • 占豪:白宫打破惯例接待蔡英文,有何企图?
  • 宋鲁郑:台湾民主已死?
  • 《东方日报》:台独思潮全面回潮 北京大礼送错人
  • 台湾同胞对毛主席的感情如此深厚
  • 东京电影节上的拨乱反正,很正确很及时
  • 变种“两国论”:张亚中“统合论”的出笼前后
  • 评龙应台:为什么我们的中国梦如此不同?
  • 台湾配合美国:北京在两岸政策上被台湾腹背一刀
  • 警告马英九:别找理由拒绝统一,不学好毛泽东思想就没资格谈回大陆
  • 恳请人大对现行的惠台政策作出认真审慎的评估审核
  • 台湾武力拒绝统一我们该怎么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