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中国的舆论谁主导?
新闻参考:IMF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份额 美国不同意
美国判断一切问题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符合美国利益”。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下,只要涉及“中国利益”,不是被扣上阴谋论的帽子,就是被贴上狭隘民族主义或“老左”的标签。以至于在一些国家利益层次的问题上,正义的言论被淹没,舆论却被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奸人”引导。
4月11日至12日举行的G20财长会议为了争取尽快执行2010年便已确定的改革方案,不断敦促美国政府批准这一改革,从而能将更多的话语权移向发展中国家。其实,就算把IMF6%的表决权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也不会对美国在IMF的一票否决权构成威胁,更何况它还有那么多的盟友。但就是这样一项对美国几乎无关紧要的“改革”,美国依然“置之不理”。人们不仅会问,为什么美国要在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没完没了的耍赖呢?原因很简单,这正体现了美国的原则,即它不仅不会容忍对美国利益的实质性侵害,就连可能引发不良效果的趋势都会极力遏制。
这当然会使IMF的天平长期向发达国家倾斜。比如,1997年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当各国向IMF发出求救信号之时,谈判是何等艰难!IMF背后的主使者要求亚洲国家必须无条件开发所有市场,而这最终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被他国掌控。
但反观此次金融危机期间,IMF对美国的支持几乎是无条件的。IMF通过扩大份额向发展中国家集资,使IMF的资源扩大了一倍。这些资源发展中国家用过吗?没有。它被扩大的资源更多地帮助了那个打劫全世界的国家。但是,美国一方面享用着发展中国家通过IMF对它的输血,一方面拒绝发展中国家收购美国金融资产。对此,IMF有站出为发展中国家说话么?完全没有。哪怕是费尽周折出台的“改革方案”也任由美国一拖至今,无法达成最终协定。
如今,G20会议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美国尽快批准IMF改革方案,否则IMF将启动“B计划”,绕过美国确立改革方案。表面上看这很强硬,但除非能够威胁到美国的一票否决权,否则这样的改革就没有实际意义。
诚然,无论最终效果如何,至少在动机和尝试上应当对IMF的这一举动进行肯定,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的决心和信念。可是,对这样的事件国内媒体几乎统统报以冷漠的态度,这实在令人心寒。如此以往,未来谁还会在乎中国的利益?如果真的有一天,所有人都只盯着自己的腰包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那将是我们每个人的不幸!
相关文章
- [视频]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主义
- 美国的洗钱模式
- 乔良:美国真正的对手是它自己——中美博弈的战略分析
- 美前国务卿办公室主任:美国的政治由400人操控
- 美国民主输出的法律体系与对华民主输出法律支持机制
- 美国寡头政治和五大王朝家族
- 谷歌员工晒工资曝性别、种族歧视,遭公司开除
- 乔良:帝国的B面——《国家窃听》序
- 美国人如何看政治“拼爹”
- 谁从美国政治中获益?--《少数人的民主》第六章
- 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选举人团制度是什么?
- 美国“反恐战争”缘何是一场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