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鞍钢宪法”
关于“鞍钢宪法”
[ 大于 ] 于2008-07-13 强国论坛
看了[春天的惊雷]网友的《有一则真实的故事——是讲中国某市改革企业家们在日本的尴尬》,我觉得有必要说说“鞍钢宪法”。
[春天的惊雷]网友说的一则真实的故事内容是:上世纪80年中后期,即改革开放正在深入之际。我们有一个市组织了阵容庞大的企业家访问、参观和学习团,在“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学习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家所到之处,为了学习人家经验,能照相便照相,能录音便录音,能记录便记录,不要说日本企业的管理条例──只要能拿到──我们不会放过,就连一些企业办公室、厂房墙上贴的具体管理要求和规则,我们也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抄来。
如此认真,如此虚心,如此虔诚,使日本的陪同导引者十分感动,但也很使他们有点纳闷和不耐烦。开始一两天,日本人出于礼节,没有说什么。时间一长,他们憋不住,到底还是说了:你们中国人何必这样地又是照相、录音,又是笔记的,据我所知,我们现在好多管理成功的企业,其管理要略,大体上都是学习你们中国的毛泽东的鞍钢宪法……
关于“鞍钢宪法”的史料是: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鞍山钢铁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走在了前面,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独特模式。“两参”就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指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
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经辽宁省委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主席“越看越高兴”,并于当月22日,挥笔在中央转发这份报告上批示了近700字的按语。
用“宪法”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鞍山钢铁公司创造的这套企业管理办法,表现了毛主席对它的高度欣赏和充分肯定,也表达了他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工业管理方式的迫切心情。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鞍钢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企业的指导方针。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鞍钢宪法”在我们的企业下岗了。而且学术界对什么是鞍钢宪法的理解都产生了很大分歧。可是人家聪明的日本不管你什么分歧不分歧,也不管你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他们发现这个东西很科学很先进,不声不响就拿了过去,并且成为“好多管理成功的企业的管理要略”。结果我们的企业家见了自己的毛泽东却不认识,难怪别人会感到纳闷。
不但别人纳闷,我们老百姓也纳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怪的事情呢?中国式管理研究专家曾仕强教授说:“长久以来,民族自尊心低落,民族自信心丧失,使得现代中国人毫无选择地全盘接受西方的观点,并且不觉得羞耻。称呼西方国家,必然加上“先进”的形容词,好像“西方先进国家”,才是我们用心学习的对象。事实上,“西方”未必“先进”,而先进的也不全然在西方。”
曾教授说得很对,问题就出在这“民族自尊心低落,民族自信心丧失”上。但他说的“现代中国人毫无选择地全盘接受西方的观点,并且不觉得羞耻”不全对,应该改为“现代有部分中国人毫无选择地全盘接受西方的观点,并且不觉得羞耻”,因为我们还有一部分中国人从来不是这个观点。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是讲中国某市改革企业家们在日本的尴尬
[ 春天的惊雷 ] 发表时间: 2008-07-11 强国论坛
改革开放至今,向发达国家学习经验的热情一直未见减退。一些人从西方引进很多好象新鲜、貌似进步创新的理论、观点和术语。在管理理论中尤甚。
这种做法,不无一定的“合理性”,道理有三:一是资产阶级管理的一些“纯”技术的东西,我们是可以适当参考“变通使用”的;二是在分层管理中,我国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发达国家的这些东西是完全可以较多采用;三是“在虎域中放狮、豹,以提高老虎的‘综合素质’”原理的运用,即通过东、西方管理理论的比较、斗争,以提高我们自己。
然而,妄自菲薄,一味崇信那些发达国家的东西,以为他们的都是黄金,我们自己的都是“左的垃圾”的心理定势,则是绝对错误的。下边,讲一个并非编造的事情,或许能使人们看到我们一些人盲从西方(日本的地域是东方,但经济文化的主体属西方,在东西文化的论说中,我习惯称其为西方)心理的存在,以及这一崇外心理的荒唐。
一、 有一则故事——是讲中国某地改革企业家们的尴尬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即改革开放正在深入之际。我们有一个市组织了阵容庞大的企业家访问、参观和学习团,在“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学习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家所到之处,为了学习人家经验,能照相便照相,能录音便录音,能记录便记录,不要说日本企业的管理条例──只要能拿到──我们不会放过,就连一些企业办公室、厂房墙上贴的具体管理要求和规则,我们也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抄来。
如此认真,如此虚心,如此虔诚,使日本的陪同导引者十分感动,但也很使他们有点纳闷和不耐烦。开始一两天,日本人出于礼节,没有说什么。时间一长,他们憋不住,到底还是说了:你们中国人何必这样地又是照相、录音,又是笔记的,据我所知,我们现在好多管理成功的企业,其管理要略,大体上都是学习你们中国的毛泽东的鞍钢宪法……
此言一出,我们的企业家一片愕然,并在心底留下一个难以忘却的尴尬。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和道理,在当代,东西方的文化在互相渗透,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也在一定的领域互相渗透;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东西,它代表人类的未来,具有着不可抗拒的征服力量。我们中国人确没有必要迷信西方管理理论的奇功异效的。
二、 一则寓言──含示一个普适的管理原理
在东西方的儿童读物中,近现代都载有这样一则,或情节大体相同的──寓言:
在自然的丛林里,老鼠提心吊胆地寻觅自己的食物,因为它是要时刻当心野猫的;然而,野猫则惧怕野狗;野狗又慑于狮虎;狮虎却奈何不了大象……可是,大象也非天下独尊,也不敢为所欲为,原因是大象的生存也有忌惮,请看:大象──回过头来──受制于老鼠,老鼠会钻到大象的鼻子里,使其窒息。
以上寓言,涵示了管理理论中的“上下贯通,首尾相接,互相制约”的管理相对封闭的原则。可以说,在“需要管理存在的”现代社会,这是一个“技术性”通则。对社会主义也适用。这一通则要求(包括“大管理理论”):组织构造、建章立制,要保证有首尾通透、逻辑一致的整体制约,不可有监督空档和缺位。
这是一个科学的卓见,但这一首创性功劳,不属于资产阶级。这一原则早已大体体现在马克思的巴黎公社原则里,并具体实施在毛泽东的鞍钢宪法中,──并于后来发展为一种“文化大革命”的民众性的管理国家的试验。至于资产阶级的“管理相对封闭理论”,不过是──现代资本主义慑于上世纪无产阶级的反抗,接受一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罢了。
三、毛泽东的划时代的一笔,还应得写下去
毛泽东自有自己管理相对封闭思想,并且,他肯定没有接触过当代西方管理中的组织、制度的相对封闭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抽象真理性(即抛开具体的阶级内容),已为东、西的社、资两方大多数严肃的管理学者所认同的今天。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早已淡忘了毛泽东,倒是外国人,还不敢那么放肆,还承认自己的“管理封闭理论”,是师承于马克思和毛泽东。
人们知道,继鞍钢宪法之后,毛泽东从人民革命自身的辩证法出发,明确提出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要有监督;党要保持革命性要在民众的监督下,汲取人民大众的营养;先进分子只有在人民的支持、推动下才能保持先进性的问题……。于是,毛泽东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理论;于是有文化大革命的试验。
请食洋不化(有个别人完全是故意的)和有叶公好龙的毛病的人注意,中国企业家上世纪80年代的尴尬,今天不应再重复了。并且千万不要再编造谎言了!完全可以这样说,毛泽东的管理相对封闭思想,不但已传于日本,并且,也传播到了更远的西域。从这一点说,应当承认毛泽东思考问题的深邃性。
当然也要承认,毛泽东这一思想付诸实践后,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遭到了一些挫折(其实,这是极其正常的挫折。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有些人否定毛泽东这一实践后,如何建立起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封闭的组织、法制体系?
应当说,这一理论文章还需要探索。毛泽东的划时代的这一笔,不管他已写的怎么样,还得写下去,──朝着“老鼠管大象”的方向。
四、当今中国"大管理"中的组、制建构相对封闭的中国特色在哪里
关于进一步改制,我要说,这一点在一些已得利益的知识分子那里,已出现“乐不思改”的保守倾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正“窃窍自喜”于现状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这种倾向是危险的。
现实状况,人们有目共睹。改革已经几十年,各级领导仍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因为组织、制度不相对封闭),腐败面大大的扩大了。并且这一状况目前仍呈蔓延之势。在同级党员领导下的纪检工作固然起一定作用,但不少工作却是无力的,或仅仅是亡羊补牢。
在理论上有更大矛盾的是:一个不经群体选举指派(选举本身就是一种监督)的管理者,却能去聘用、招雇自己的下属和职员、工;这种聘和雇当然压根儿就不是用的共产党人本来价值观念(在一些非党政的企业也许可用)。结果使下级员工,仿佛成了猫掌下被猫戏弄的老鼠。要知道,在西方普通实行的聘、雇制中,在企业中是私有制,雇是理所当然;在行政上,行政长官是民选制,在民选基础上,行政长官任命也好、指派也好、聘用也好,具有价值逻辑的一致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丢开自己的真正特色,简单套用西方管理理论,是不是有点东施效颦呢!这样做的结果,把本来就不封闭的管理体制搞得处处有豁口,不三不四的人,道德低下的人,善于投机的人,胆大妄为的人……常能随便出入,并都能立“场”叫“阵”,故此,不正之风,腐败等,一时难于制止。
毫无疑问,组织、制度的相对封闭,从而保证有效的制约,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西方的那种封闭措施,是适应和保护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的。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就得在把握我们自己的政治.经济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本网民至今仍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沿着毛泽东的基本方向,进行改正(包括吸收文化大革命的民主方向,改正其不尽科学的做法,使其法制化)、创造和发展。让“‘鼠’能管到‘猫’”!
相关文章
- 【悼念马宾】金宝瑜:鞍钢宪法的划时代意义
- 李甲才:和《鞍钢宪法》连在一起的学者——回忆社会主义企管大法传承人李振城
- “鞍钢宪法”——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灵魂
- 贺国强:鞍钢宪法不仅没有过时,还要发扬光大!
- 郭松民:“鞍钢宪法”与“经济民主”无关吗?
- “开滦奇迹”是一个时代盖不住的光芒
- 李振城:鞍钢宪法在抵抗强烈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把宣传鞍钢宪法作为毛泽东思想复兴的有效突破口
- 张全景:纪念鞍钢宪法诞生50周年
- 韩西雅:论社会主义劳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鞍钢宪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改革
- 党的纲领路线与鞍钢宪法的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