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1937年民国GDP是日本的二倍?

火烧 2011-06-03 00:00:00 历史视野 1028
1937年民国GDP被称作日本的二倍,但实际工业实力远逊。文章指出中国工业产值仅13.6亿美元,日本达60亿美元,差距显著。同时分析民国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强调工业结构与国力的关联。
1937年民国GDP是日本的二倍?

  民国“黄金十年”时期,中国GDP飞速发展,增长率远远高于日本,中国9%左右,日本3%左右。但是抗战前期,中国工业不能为前线提供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重炮。而日本却可以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生产当时世界上先进的“零式”战斗机

  虽然经过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的工业实力却远远落后于日本。193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仅13.6亿美元,而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是中国的 4.4倍

  中国所谓的工业增长实质上是把自己的资源加工好后送到国外,挣来的钱用于少数人、少数中心城市的奢侈消费,而没有用来提高民族的知识和技术水准。

  “黄金十年”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工业的整体实力而言,是价值不大的,上海的局部繁荣对于全中国的救亡图存几乎没有任何好处。况且,很大一部分工商业都操纵在外国垄断资本手中,尤其是作为中国敌人的日资。而当时中国的GDP还有很大一部分仍是靠庞大农业人口基数生产的农产品构成的,对国力无甚助益。七七事变前,中国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而且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在很多统计中,甚至把伪满的日本军工企业的成就也列为中国的发展成果),而同期的日本,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此时中国的GDP总量多于日本(大部分其实是假定的人均食物消耗量的总和),但是根本不能作为国力强弱的比较标准。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体系的产业结构,处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阶段。零星的前沿成就,比如东北制造的中国第一辆汽车,江南造船厂的第一艘万吨轮船,由于没有政府政策的扶持,以及社会经济体系的配套支撑,而仅是昙花一现。

详见:http://www.ggdc.net/maddison/  

Statistics on World Population, GDP and Per Capita GDP, 1-2006 AD (Horizontal file, copyright Angus Maddison)
Statistics on World Population, GDP and Per Capita GDP, 1-2006 AD (Vertical file, copyright Angus Maddison)

Maddison教授的这些数据是用xls格式存放的,各位可以轻松地进行各项比较。顺带一提,关于1936年的中国人均GDP,实际情况是:倒数第一。是的,在所有记入统计的经济体中,中国人均GDP是最低的


1929年辽宁迫击炮厂组装出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


1920年6月3日,江南造船所建造的第一艘出口万吨轮"官府"(MANDARIN)号下水

相关文章

  • 钢筋水泥:看穿“黄炎培历史周期律”的毛泽东
  • 49-56年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的思想实践
  • 老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选>真相》是捏造的谣言!
  • 吃饭问题回忆录
  • 杨连旭:究竟是毛泽东不懂、还是你们不懂经济?——论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经济思想
  • 《<毛选>真相》是荒诞离奇的谣言
  • 文锋: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周总理治丧规格问题
  • 看凤凰网如何再演诋毁毛主席的鬼把戏
  • 张全景:否定了毛主席,中国就是下一个苏联
  • 黄克诚:丢掉毛泽东思想 必将头破血流
  • 确认毛泽东思想是我党永恒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核心
  • 忠言:《人民日报》你是谁?为了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