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颜色革命的性质及对中国局势的潜在影响

火烧 2011-06-0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颜色革命的性质及对中国局势的潜在影响,探讨其由欧美资本操控、伪群众运动特征及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可能渗透路径。

颜色革命的性质及对中国局势的潜在影响

李星

   目前备受瞩目的「颜色革命」,在继前南联盟、格鲁吉亚和乌克兰之后,仍有向其它国家和地区扩展的迹象。已有事实说明,它是欧美大资产阶级一手操纵和炮制的产物。它的目的,在于重组部分国家的执政当局,以加深新政权对外部强权国家(主要是美国与欧盟)的依附性;它的主要实施手段,在于通过所资助和控制的各种国际「非政府组织」拼凑伪群众运动,并收买「革命」发生国家的部分武装力量部门(军警安全机构)上层,此外辅助以西方主流传媒施加的巨大舆论压力,迫使旧执政当局自动下台。从本质上说,「颜色革命」无外是一场外部强权导演的、披着合法外衣的国家政变。
  
   从已有经验看来,新政权在内政方针上与「革命」前并无很大区别,主要改变的是外交领域——从(旧当局)周旋于多个大国之间的相对平衡政策,改为更加紧跟西方。鉴于欧美资本集团内部同样存在利益分歧,某种程度上「革命」后的新政府内可看到不同侧重点之间的斗争(比如美资与德资对塞尔维亚势力范围的争夺)。
  
   为什么说「颜色革命」是伪群众运动?
  
  
   「颜色革命」的策划者和前台指挥者称他们指挥的街头运动是「人民起义」,但事实截然相反。真实的群众运动来自社会底层,先天带有自发性和群众倡议的特征,尽管群运的最初爆发极可能来自某些主流政治事件(比如选举、国际纠纷)的影响。「颜色革命」的直接领导层通常是具备雄厚财政实力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它的积极分子(特别是骨干)并不从事扎实的基层组织工作,也对真正的阶级冲突相当淡漠;这些团体召集群众的主要号召力,来自自身在欧美主流政治(国会、主要传媒和学术界)的影响和靠山。他们所召集、动员的群众,或者是学生与退休人员(比如格鲁吉亚),或是职员、中小业主(比如乌克兰),并刻意回避对社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所进行的抗议活动由上述团体以强大财力支撑,不要求普通参加者做出什么牺牲和主动倡议。即使是那些从事工会(所谓「自由工会」)运动的团体,他们也不愿(或不敢)发动大量工人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以免失控。正因为主要抗议活动属于海内外大资本精心策划的伪运动,新政权上台后即使内政毫无改善,「革命群众」起来再度抗议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因为后者本来就没有真正组织起来对社会生产生活进行主动干预。
  
  
   对中国进行「颜色革命」的可能做法
  
   目前为止,所有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均属于较弱小(尽管弱小的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外围国家;它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抗打击能力,无法与中国这样的地区性大国相比。然而,从中国的目前局势而言,已具备了若干落实「颜色革命」的若干技术前提——党政军机构内部的腐败;众多腐败官员「留后路」的外逃准备;部分主流舆论不同程度地自由主义观点(以及由此衍生的亲美观点),国内主流学术界与西方学术机构(其中许多受到大资本及其政府的资助与控制)之间逐渐形成的受雇关系,所有这些都给欧美大资本集团从事「颜色革命」以进一步影响中国政局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从收买(或促使中立化)一定数量的党政军上层官员(包括公安、安全官员)到影响操纵舆论界与学术界的部分阵地,通过对中国经济(特别是主要工业部门和金融业)的收购与投资,拉拢私人大资本和重要中央企业管理层,将是(或已是)欧美大资产阶级对华进行「颜色革命」的主要上层突破口。
  
   鉴于中国现行法律的限制,类似乌克兰或格鲁吉亚「颜色革命」所采取的群众性攻坚作法(无限期集会、游行、静坐配以强有力的国内外舆论压力),难以在目前实施;不过,随着资产阶级宪政运动的开展,欧美大资产阶级对中国舆论阵地和学术界的影响,已有日益加深的迹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