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茅于轼的证明

火烧 2009-01-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茅于轼提出‘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的逻辑问题展开,讨论反右斗争的历史背景与平反逻辑,分析右派摘帽与纠错的争议,强调逻辑清晰的重要性。

茅于轼的证明

看了茅于轼应约为英国《金融时报》“我的1978”征文活动写的《1978:平反之年——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不禁为之叫好。

茅于轼的这篇文章好就好在他证明了很多我们难以证明的问题。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是:  

  就事论事而言,我也不认为我需要平反。人家都说:某某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但是我认为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一点也不冤枉。因为我当时确实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路。尽管我当时对什么是资本主义,或者初级阶段都不太了解,但是我的右派言论中确实主张猪肉买不着就应该涨价等等。如果说我当时并不错,所以要平反,那么就是那时候的共产党错了。可是至今也没有谁说那时候的共产党是错的。所以要对我平反,这是在逻辑上还有没搞清楚的问题。  

其中最出色的一句当然是: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一点也不冤枉。


对于“反右斗争”,党内党外始终是有不同看法的。“反右斗争”的背景大致是:

帝国主义反动派利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反苏反共的逆流,毛泽东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执政后,如果脱离人民群众,有走向反面的可能。针对部分干部作风简单粗暴造成了干群关系恶化,甚至引发出群众性的抗议事件,于是决定进行一次整党整风。整党整风虽然在党内遭到了官僚主义的抵制,不料党外的资产阶级右派知识分子却积极参预,想利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 机会要求共产党下台,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开始毛泽东并不赞成开展反右斗争,但党内官僚主义不答应,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整党整风”结果发展为“反右斗争”。“反右斗争”中,党内官僚主义又趁机对诚意帮助党整风的人打击报复,于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化,最后全国抓出45万右派分子。从1959年到1964年,根据毛主席“分期分批为右派分子摘帽”的指示,全国曾经先后五批摘掉大部分右派分子的帽子。1978年中央决定为所有的右派分子摘了帽。


为所有的右派分子摘帽后,尽管中央多次明确摘帽与纠错不是一回事,但有人坚持要共产党承认“反右斗争”全错了,正如茅于轼证明的:“如果说我当时并不错,所以要平反,那么就是那时候的共产党错了。”茅于轼认为:“但是这件事至今还留着尾巴,并没有彻底给予解决。”大于也认为:这件事确实还留着尾巴,而且应该彻底给予解决了,否则这个尾巴会越来越肿大起来,尾大难掉,共产党想做什么都困难。

茅于轼还说:“至今也没有谁说那时候的共产党是错的。所以要对我平反,这是在逻辑上还有没搞清楚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想指出茅于轼的一个逻辑上还有没搞清楚的问题。“打成右派”应该指的是本来不是右派,被错误的打击变成了右派。好比本来是猫,给人一“打”变成了狗,这时说“打成了狗”才符合逻辑。如果本来是狗,给人一“打”还是狗,这时说“打成了狗”就是在逻辑上没搞清楚。你茅于轼自己是准确的右派,当时确实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那就证明当时没有打错,所以“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这话存在逻辑上没搞清楚的问题。

茅于轼还要知道,反党反社会主义是违反当时的宪法的,你既然是准确的右派,也就证明当时是依法办事,至少对你是肯定没有打错的。

相关文章

  • 带路党人奴性再现,知识分子摇摆不定
  • 邋遢道人:今天,你见到过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责任吗?
  • 右派一风吹平反后,茅于轼很自豪地成为了精英
  • 建国后毛泽东防权变的四大战役
  • 还是一家之言:对反右运动要一分为二
  • 十谏:权力、知识和资本精英是制造阶级冲突的最大力量
  • 理工科思维看“知识越多越反动”
  • 简评胡星斗《反思左祸教训,支持政府改革》一文(四)
  • 民主的本身就是专政--兼论整风反右运动
  • 真右派标本茅于轼
  • 茅于轼被毛泽东思想剥了裤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