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无耻到了这个地步:吴建民披露中美撞机处理内幕

火烧 2008-01-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吴建民新书披露中美撞机事件处理内幕,揭示中方外交决策考量,包括美国民众反应与复活节因素,赔偿问题悬而未决,引发对中美外交策略的深度讨论。

吴建民新书披露中美撞机处理内幕   

  中央在4月2日最终确定了人机分离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如果此时把美国24个人扣在中国时间太长,会引起美国民众的强烈反感;第二,美国的复活节(4月20日)即将来临,这在美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如果到那时美机组人员还不能与其家人团聚,也会造成美国民众对我的反感,对我国的外交斗争会造成不利影响。"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外交行动,4月11日下午,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递交了关于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的致歉信。4月12日清晨美飞机载着24名美国飞行员回国,7月3日晚美国军用侦察机经拆卸后由俄罗斯运输机运离中国并于次日抵达夏威夷,撞机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撞机事件后,中方要求美方向中国支付100万美元赔偿费用,但美国只同意支付34567美元,遭到中方断然拒绝。吴建民在书中写道,撞机事件的赔偿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悬案,尚未解决。"但是人、机一走,中美之间的危机就缓解了。"   
看看怎么那么怕美国人那,心里有什么鬼。

  吴建民不会是说话有误吧?

  这几天,"吴建民新书披露中美撞机处理内幕"的新闻炒得很热。

  看了介绍,摘录的中美关系的"外交案例",尤其是4·1撞机事件细节,决策者到底是为了美国还是中国,搞糊涂了。例如4·1中美撞机事件,按书中透露的,中央的决策不是在考虑最大限度维护中国国家利益,而是首先考虑美国"民众对我的反感",甚至对扣押的美国人能否回去过上"复活节"都关心备至。感觉决策者似乎不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倒像是美国人的代理人。吴建民写这个书,不会是胡言乱语吧,这不是丑化党中央吗?

  案例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中国外交家的大智大勇,选有3个案例:顾维钧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1955年,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和韩叙大使1988+1年在美国棕榈滩论坛俱乐部的演讲;

  第二类是1991年到2003年中国外交的一些大事,多为吴建民亲身经历;

  第三类是危机处理,特别是"911事件"和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

  从体例上看,该书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背景、中国外交面临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启示。前三部分尽可能把主要情况介绍清楚,"启示"部分大体上是吴建民的一些体会和看法。比较一下周总理领导下的外交,甚至顾维钧的外交生涯,这个吴建民沾沾自喜的"撞机事件"处理,怎不么给人感觉像是李鸿章在搞外交,一口一个"洋人"会如何感觉,对外没了自我,内心没了中国人民,这样的人搞出这样的外交,还自我感觉良好。李鸿章那个时代还真是内忧外患,自己都知道死后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说了"天下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这个吴建民这一点还不如李鸿章有自知之明,把这些东西晒出来换钱,当作政绩。

  人无耻到这个地步,也就不需要再说了。

  军用飞机未经许可飞入中国领空并在中国军用机场降落,那是地地道道的"入侵"。决策者怎么就没有考虑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怒,更何况之前美帝还炸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十三亿人民新恨旧仇的感受,难道都不重要吗?!

  漏斗子/文

相关文章

  • 钱昌明:“崇洋媚外”思想从何而来?——漫谈近代中国社会“团团转”怪相
  • 南海问题,岂容以小欺大——兼与吴建民商榷
  • 有霸权存在,中国能和平崛起吗?--评吴建民和平崛起论
  • 南海争端,中国应该有更多的危机感---评吴建民“克制是种自信”
  • 司马南:李鸿章外交能力,不逊于吴建民
  • 高调宣传自己是“韬光养晦”这还能是真的吗?
  • 老骥:怎样当好外交官?—谨以此文献给建国61周年
  • 与吴建民前院长讨论“抵制日货”
  • 谁是我们中国最大敌人?“韬光养晦100年”的汉奸吴建民!
  • 安内动向:吴建民们说的 “不是人话”
  • 劝君莫当“精英贱民”--吴建民之流的大致特征
  • 带核把子的男人入不了美国的后宫--吴建民韬光养晦纯属自欺欺人之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