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交流

血腥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评“宋江征方腊”

火烧 2024-11-28 00:00:00 读书交流 1037
文章揭露宋江镇压方腊起义的血腥行为,批判其作为刽子手的角色,强调农民革命的正当性与反抗精神,结合毛主席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毛主席指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两千年来,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那叱咤风云、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斗争,充分表现了中国农民不甘屈服于反动统治的顽强反抗精神。其中,北宋末年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就是著名的一次。

  北宋末年,在浙江一带的山林中,有—批靠种树、打柴为生的贫苦劳动人民,他们受尽了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压迫,实在无法生活下去。

  对此,方腊不能忍受,沉痛控诉:“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

  他大声疾呼:“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号召群众奋起造反。在方腊的号召下,广大劳动人民应者云集,起义队伍发展壮大,不多久就攻下了八州二十五县。

  可是在《水浒》“宋江征方腊”的故事中,方腊领导的革命农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反抗斗争,却被颠倒、被歪曲、被否定了。

  宋江一伙污蔑方腊是“江南草寇”,把方腊起义军的革命造反行动说成是“残害”百姓,并主动要求大宋皇帝颁发“圣旨”,以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

  在“征剿”中,宋江一反他当年在“官兵”面前卑躬屈膝的常态,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架势,自称是“天兵到此”,恶狠狠地叫嚷:“我若不把你杀尽,誓不回军!”对于俘获的方腊起义军的将领,不是剖腹剜心,就是枭首示众,无所不用其极。

  结果,方腊的一家都被他杀死,方腊居住的清溪帮源洞中“尸横遍野,流血成渠”;方腊也被关进囚车,押到东京,“凌迟处死,剐了三日示众”。

  而宋江自己,则因此而“封官受职”,飞黄腾达,用农民起义军的鲜血,换来了“凌云志”的实现。在这里,宋江反革命的立场是何等鲜明,他那血腥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的嘴脸,暴露得又是何等彻底!

  宋江镇压农民起义,这是他对自己题在江州浔阳楼上“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反诗”所作的绝好的注脚。不是有人说宋江想干出比黄巢还要“伟大”的“事业”吗?原来,他所要干的“事业”,恰恰正是要否定并镇压象黄巢一样进行起义的方腊;在宋江的心目中,方腊与黄巢起来造反、“作乱”,是“上逆天理”、“不忠不孝”的,是“不丈夫”的勾当。那末,在求得大宋皇帝“赦宥”、“招安”之后,他当然就要赤裸裸地挥舞屠刀,向方腊的起义军砍去了!

  宋江镇压农民起义,暴露了他“替天行道”政治纲领的投降主义反动实质。不是有人说,宋江心目中的“天”,不是神仙皇帝,而是人民群众;“道”,不是封建统治阶级礼法制度,而是被统治的人民群众反剥削反压迫的要求和愿望吗?如果这样,宋江就应该和方腊“联合作战”了。

  但事实是,由于方腊起义要“改年建号,南面为君”,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大宋皇帝:而宋江的“替天行道”,又恰恰是要为大宋皇帝这个“天”去行全忠仗义、辅国安民的“道”,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正因为如此,他才乞求皇帝“招安”,从“替天行道”进而“顺天护国”,进而“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

  宋江镇压农民起义,也进一步暴露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一地主阶级思想口号的虚伪性。《水浒》一书通过连篇累牍的情节反复宣称:广大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根源,只是高俅这一类的“贪官”和“奸臣”,而决不是“至圣至明”的天子。

  这实质上是在为宋江一伙“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就是“为了皇帝而反贪官”制造依据。然而,不反皇帝,不反封建统治,那末,反不反贪官,就只能是玄虚之至、捉摸不定的了。梁山起义军三败高俅,生擒这个“贪官”上山之后,宋江对高俅的那一副卑躬屈膝的丑态,不是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发展下去,只能演变成不反贪官,不反皇帝吗?!再进而言之,不反皇帝,那就必然要大反农民,这是由阶级斗争的历史规律决定的。

  方腊等农民起义大反皇帝,宋江一伙如果不去打,不也是反皇帝了吗?可见,“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口号最终实质上变成不反皇帝,只反农民,“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宋江最终成为血腥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这是他推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这就清楚地说明:凡是投降派,都是在革命队伍内部进行叛卖活动的“蛀虫”,当其叛卖活动得逞后,必然要拜倒在反动统治者脚下,成为唯命是从的奴才,并进而直接充当反动统治阶级的反革命鹰犬。

  然而,对于宋江这样的投降派,《水浒》却百般美化。在“宋江征方腊”的故事中,把宋江写得不可一世,并且得到了“神灵”的底佑指点;而把方腊的队伍,则写成毫无生气,是得不到人民群众支持的一群“贼寇”。

  尤为恶毒的是,在故事结尾,作者别有用心地用“宋江重赏升官日,方腊当刑受剐时”等四句黑诗,诬蔑方腊的英勇牺牲是平时不行“忠义”的“报应”,吹捧宋江的升官发财是平时“全忠仗义”的结果,妄图用方腊的惨死与宋江的荣升作对比,从而肯定宋江搞投降的“合理”性。

  这是作者维护封建统治、反对农民起义的反动立场的露骨表现。这也再清楚不过地说明:《水浒》是一部绝好的反面教材。今天,我们从“宋江征方腊”这段故事中,可以看到投降派的投降阴谋得逞之后给革命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充分吸取阶级斗争的深刻经验教训,知道投降派,识别投降派,反对投降派,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把反修防修的斗争进行到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