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话(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当前,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风暴,正在猛烈地冲击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它已经引起并且将进一步引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社会危机,震撼着百孔千疮的帝国主义制度。正如列宁说的,“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露帝国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对于进一步认清资本主义制度的反动、腐朽本质,进一步热爱我们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重要的。
这本”对话”,是根据许多工农兵理论小组在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大家讨论后写成的。它可以说是一份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的讨论记录。
甲: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生产下降、市场萎缩、银行倒闭等现象,有人说这是经济危机,有人说不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乙:我认为现在美国、英国、西德、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爆发经济危机。这些国家的大资本家、政府首脑,以及他们的经济学家,都害怕“经济危机”这个字眼。有的说这是“异常萧条的、不景气的经济状况”。有的说,不是经济危机,是“经济衰退”。也有的不得不承认“当前世界的危机是一场持久的危机”。
不管他们承认还是否认,事实就是一场经济危机,因为它们都具有经济危机所特有的共同点,这就是“生产过剩”。危机一来首先是市场萧条,营业清淡,仓库里的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
从最近透露的材料来看,美国一九七四年十月销售的小汽车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八。商品库存总额到一九七四年七月份达到二千四百多亿美元,比前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五。
英国,在一九七三年底的工业库存就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六点八亿镑。小汽车、洗衣机、电视机等商品销路大减。单是伦敦一地,就有十万套新建住房空关在那里卖不出去。
日本自一九七四年二月以来,工矿业产品库存率指数连月大幅度上升,八月达到百分之一百三十一(以一九七〇年为一百),创战后最高纪录。其中,汽车库存量已超过正常库存量的一倍,达一百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量已超过正常库存量的两倍。铝锭库存量从一九七四年一月到九月已翻了一番。
略举数例,可见一斑。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爆发的现象尽管很多,但它们都是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甲:有人说,生产过剩,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了。生产出来的东西多,怎么会出现危机呢?这个问题怎么在道理上说清楚呢?
乙: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多了,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就好像一串鞭炮上点着了火药线,必然要引起一连串的连锁爆炸。由于生产过剩,各个资本家之间争着把自己仓库里的商品抛售出去。这就要迫使那些实力较弱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
美国一九七四年上半年企业破产数已达五千一百八十家,比前一年下半年增加百分之十五点八。
英国一九七四年上半年宣告破产或清理的企业达四千二百多家,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九百多家。
日本一九七四年头十个月企业倒闭数达九千三百五十家,比前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五点六,超过上次危机时期即一九七一年全年的倒闭数。
西德一九七四年头九个月破产企业数为五千五百多家,比前一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二,达到战后最严重的程度。
有的企业虽然勉强开门,但是严重开工不足。如美国一九七四年以来,开工率连续下降,到同年第二季度下降到百分之八十点六,那就是说,有将近五分之一的生产设备被闲置着没有投入生产。企业倒闭,开工不足,资本家必然首先从工人头上开刀,大批解雇工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流浪街头。
美国失业工人逐月增加,一九七四年九月为五百三十万人,十月增加到五百五十万人,十一月己冲破了六百万人的大关,失业率已高达百分之六点五。
英国失业工人一九七四年十月已达六十二万六千,达到了战后历次危机中的最高峰。
日本一九七四年十月份失业工人急剧增加到七十五万人,同前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二十一万人,失业增长率上升了百分之四十二。
西德失业工人一九七四年十月底达到六十七万人,比同年九月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一。
销售困难,企业倒闭,开工不足,又必然促使生产大幅度地下降。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份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到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份下降了百分之四点三,其中汽车生产十月份比前一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十二,住房建筑一九七四年第三季度比前一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三十。
日本工业生产到一九七四年八月份比一九七三年十月份下降了百分之九点六,其中汽车生产已下降百分之二十,机械工业已下降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纺织工业则下降百分之四十以上。
英国工业生产一九七四年一月比一九七三年十月下降了百分之十点二。
西德工业生产一九七四年七月份比一九七三年十一月份下降了百分之十七点三。
企业倒闭,开工不足,还必然要促使银行破产,股票价格下跌。美国第二十家大银行——纽约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已于一九七四年九月份被迫宣告破产,西德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赫尔施塔特银行在一九七四年六月被迫宣告破产,在欧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英国出现了许多所谓“边缘”银行,如苏格兰的英国商业银行由于存户纷纷提取存款,正处在破产边缘,只得被英国国民格林德莱银行收购,英国最大的金融组织之一杰塞尔证券公司,一九七四年十月承认资金周转失灵,发生困难,要求伦敦股票市场停止买卖它的股票,也处于破产边缘。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美国道琼斯三十种工业股票价格指数比前一年一月最高点下跌了百分之四十四,这是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危机以来最厉害的一次股票价格大暴跌。同年十二月十一日,英国伦敦三十种主要工业股票价格同年初相比,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六,达到了二十年来的最低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论在哪一个国家爆发,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大体上都要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企业大批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工业生产下降,市场萎缩,股票价格下跌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由生产过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其他领域里的表现。
当前,在美、英、西德、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这些现象都已出现,而且在逐步加深。这些事实,充分证明了”帝国主义者业已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之中”(毛主席:《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有些帝国主义分子为了自欺欺人,闭眼不看事实,拼命否认已经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这完全是痴人说梦,白费心机!
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然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那么,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太多了呢?是否真的是粮食多得吃不了、衣服多得穿不了、房屋多得无人住呢?
乙:决不是这样!关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真实情况,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有过生动的描写:
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道:“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炭生产太多了。”
美国煤矿工人家庭中的这一段对话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现在的情况,仍然是这样。
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五日和十六日两天,在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亚牛奶公司,把三万八千多加仑的优质新鲜牛奶倒入了臭水沟。为什么要把牛奶倒掉呢?因为“找不到出售这些牛奶的市场”。
但是另一方面市场上鲜牛奶的价格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却上涨了百分之八十四点六,很多穷人由于牛奶价格上涨而买不起牛奶。
有些人曾通过所谓慈善组织,恳求垄断资本家把这些牛奶用来救济挨饿的人,特别是救济刚出生的婴儿。可是垄断资本家滴水不漏,这些人只能望奶兴叹。
这件事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并不是什么商品真的多得吃不了,穿不了,用不了,绝对过剩了,而只是一种相对过剩。这些过剩商品相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才显得是”过剩”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家穷凶极恶地剥削工人的关系。工人群众的购买力是很低的。经济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批失业,购买力就更低了。
所以在危机期间,必然要出现各种荒唐现象:一方面是资本家把大量的食物销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挨饿。一方面资本家把大量布匹烧掉,另一方面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受冻。
在这次危机期间,美国资本家把牛奶倒入臭水沟,而栖身于贫民窟里的人,却挣扎在饥饿线上。英国伦敦有十万套新建住房租不出去,而另一面却有成千成万工人露宿街头。
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世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最有力不过地证明了马克思早在百年前的论述:“不是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与现有的人口相比而言太多了。正好相反。为了要使人口大众有适当的、适合于人的享受,它还是生产得太少。”(《资本论》)
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过剩既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生活资料不是生产得太多,而是生产得太少,那么,资本家为什么宁愿把牛奶倒掉,把粮食烧掉,将房屋空关在那里呢?便宜一点卖出去,租出去,总比倒掉、烧掉、空关着要好啊!
乙:是的,这些问题在我们看来是多么荒唐!好像不可理解。但是,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来分析,就能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这种荒唐现象。马克思说过:“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论》)
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赚钱。特别是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垄断资本家赚钱的胃口更大了,他们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高额垄断利润。资本家对于过剩商品是卖掉还是毁掉,要以能不能保证他实现高额垄断利润为标准。
假定,他有一百万双袜子,每双原售价一元。在市场上只能卖掉七十万双,收入七十万元。如果减价为每双九角,就能全部销售出去,共收入九十万元,比原来还可多收入二十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就会玩弄“不顾血本大拍卖”的噱头,把全部袜子卖出去,决不会烧掉一双袜子。
但是,有的商品却不是这样,虽然减价,也不能增加多少销路。仍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每双一元减为按九角出售,销售量由七十万双增加到七十五万双,销路比过去扩大了,但增加不多,这时收入只有六十七万五千元,反而比原来收入七十万元减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家从赚钱的观点出发,就会情愿维持原价,让卖不掉的袜子付之一炬。可能有人要说:卖不掉的那部分袜子堆放在仓库里好了,也不必烧掉嘛!
问题是:有些商品容易变质腐烂,不能较长久地保存起来。有些商品虽然没有变质腐烂的问题,但长久堆放在仓库里,要付出一笔栈租,多存放一天就多增加一分栈租,资本家权衡得失,就认为还是加以烧掉或倒掉对他较为有利。
所以在危机期间,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这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阶级本性所决定的。正如斯大林所指出:“如果资本主义能够把生产不用于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而用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状况,如果它能够把利润不用于满足寄生阶级的奢望,不用于改进剥削方法,不用于输出资本,而用于不断提高工农的物质生活,那就不会有危机了。但这样资本主义也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甲:你所说的生产过剩,只说是生活资料的过剩,那么,最近日本钢材库存达六、七百万吨,创了“历史高纪录”,这种生产资料过剩的现象又是怎么回事呢?
乙:这个问题提得好。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过剩,除了上面谈的生活资料以外,还有生产资料的过剩。生产资料怎么会过剩呢?这同生活资料的过剩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汽车、自行车卖不掉,资本家就没有钱去买钢材。即使有钱,也不会去做这种蚀本生意,更不可能再去开办一家汽车厂或自行车厂。
既然许多工厂倒闭,不倒闭的工厂也严重开工不足,那么,还有哪一个资本家愿意添置新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呢?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生产资料的过剩。这种生产资料的过剩属于什么性质的呢?仍然是一种相对的过剩。
不过,这不是因为资本家缺少购买力,而是因为如果购买生产资料用来投入生产或扩大生产,对他无利可图,或者可能获得的利润太少,不值得他去经营这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仅不再添置生产资料,有时甚至为了保证高额利润,还会紧缩生产,毁掉一部分生产资料。
在三十年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时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就曾经大量地毁掉炼铁的高炉,美国毁掉九十二座,英国毁掉二十八座,法国毁掉十座。
但与此同时,却有三千万到四千万的工人失业。如果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了保证全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就不会有生产资料的过剩。
这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经常出现过剩的现象,似乎是生产资料太多了,但是如果以充分发展生产、满足需要来说,都不是太多了,而是会感到不足。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这种表现,集中说明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限量来说,是“过剩了”。在经济危机期间,资产阶级不得不用破坏性的暴力,不仅毁灭过剩商品,而且直接毁灭生产力,用强制的手段来求得暂时度过危机。
斯大林曾经说过:“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
现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大资本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又在采取倒掉牛奶、烧毁布匹的办法了,这就是给资本主义制度宣判死刑。资本主义制度死亡的丧钟已经敲得一阵比一阵紧了。
甲: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这是不是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只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乙:是的,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可能发生这种生产过剩危机的荒唐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段话,不仅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社会带来的无穷祸害,而且也向我们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过去一切社会中所没有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马克思在分析商品流通的时候,谈到由于货币的出现,使买和卖脱离,存在着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但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不很发达的。
到了封建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仍然是小商品生产。小商品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主要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出卖商品是为了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也就是为买而卖。
同时,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力的水平很低,生产的规模不大,产品也并不多。小商品生产者即使有时不能把商品卖出去,甚至于因此发生破产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局部比例失调引起的,不能形成整个社会的生产过剩危机。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社会经济生活的震动虽然也常会发生,然而这种震动,往往是由于某些非常的天灾人祸,使生产受到破坏,引起生产不足所造成的。
例如在封建社会,由于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或者由于长年的战争,也会使一个国家的经济生活陷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赤地千里,一片荒芜,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离乡背井,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这同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没有生产过剩的危机,那么怎样理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呢?其实,这种情况只是证明富人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浪费。“朱门酒肉臭”,这决不是生产过剩,这只是因为一小撮剥削阶级把当时极有限的社会产品,极大部分攫取到自己手中,才有无耻挥霍的可能。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一种危机。在受到帝国主义奴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主要的是封建经济或半封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买办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十分缓慢,所以一般说不会由于这些国家本身的原因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旧中国经常出现的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商品积压等现象呢?这种现象在旧中国的确是经常出现的。我们许多老工人在旧社会里都曾经饱受过失业的痛苦。但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的这种现象,是在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影响下,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倾销商品,输出资本,转嫁危机所造成的。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瘟疫。它的根源在于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