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风华正茂

面对这些学生,我无以为答

火烧 2008-11-26 00:00:00 风华正茂 1025
课堂上因讨论社会问题引发学生冲突,教师反思教学方式与学生认知差异,涉及富人现象、社会问题及教育困境,引发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面对这些学生,我无以为答

   

今天,在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我不能平静下来。我有些犹豫,该不该把它记下来呢?

我想这件事可能是一个终结,表明了那些学生的不认同。因为我感到了他们的反感。

在第二单元的最后有一个小幽默(A young man who had received his diploma from a leading university had been looking around successively for a position, for employment, and for a job. Entering an office, he asked to see the manager, and while waiting he said to the office boy:  

“Do you suppose there is any opening here for a college graduate?”  

“Well, there will be,” was the reply, “if the boss doesn’t raise my salary to three hundred dollars a week by tomorrow.” )。其实,它不仅是一个幽默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美国和我们国家,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其大体意思如下:

一个在顶尖的大学里获得的学位的大学生到处各地求职,找工作。他走进一办公室后,要求见经理,在等待的时候,他与勤杂工谈话。  

“您说这里有适合大学毕业生的职位吗”  

“哦,会有的,”他回答说,“如果老板明天还不把我的薪水提高到一周三百美元的话。”  

   

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个小故事的话,也可能不会发生今天的“冲突”。

从这个勤杂工的境况,我谈到了美国人的平均收入(约每月三四千美元),谈到了现在美国有2千多万人靠领救济券生活,谈到了现在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谈到了我们的将来可能的遭遇,谈到了穷人富人以及贪污腐化。

就有一个学生表示不同意见。

“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你怎么说呢?”

我很冲动(这是不应该的):“你滚吧。”

其实,我想一想,他想像中的富人可能只是他周围的那些“富人”。

当有同学提到前两天又有几个女孩子因讨薪不成跳楼的事情时,他又说:“怎么不告去?”

“你告谁去?”

看来,他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学生。

我说中国人要想度过难关,不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最后的办法就是实行票证。接着一个学生爆发出来了。

“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搞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

他是爆发出来的,我也感到不可思议,也有些不高兴,说了两句气愤的话。

他更斩钉截铁了:“说白了吧,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是破釜沉舟的那种神情,可能心里想:“我就是这种观点,你愿怎么就怎么吧。”他可能是不管不顾了,非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是不 管不顾 老师是不是会让他期末不及格了(我是不会故意那样做的。假如他自己考不及格,我很有可能不会照顾他)。

他还急切地拿出太平天国来,说明“平均”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然后,就有一两个学生表示同意,附合他:“就是!就是!”

还有一个女生说:“你那意思是不要富人了?没有富人,怎么会有积极性?”

又是这样,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难道你的爸爸让你干点儿活,你都说没有积极性不干吗?”

……

他/她们都说这是他/她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她们觉着他/她们非常有道理。

他/她们说你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能非得让别人赞同你。难道我不懂这样的道理吗?

我向最开始的那个学生承认自己不应该那样粗鲁,我只是想希望他们有面临艰苦日子的时候能有心理上的准备。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好领着学生把单词来读。

   

我想象不出我们的将来是什么样子。

   

一个景象是我们还能在这片土地上“劳动”和“生活”,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白皮肤的美国人们会发发善心,开设了好多好多的施粥点,让我们排队领饭去……

一个景象是我们东南西北地乱窜,今天人吃人了,明天打砸抢了……  

……

很惨吗?

说不定有本事的大学生们想要的就是那样子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