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劲松:面对学生“无以为答”的那问题应这样回答
面对学生“无以为答”的那问题应这样回答
叶劲松
11月29日看见“老董怀念毛主席 ” 网友在乌有之乡网站的风华正茂栏目贴出的《面对这些学生,我无以为答》,从主贴看到老董讲他在课堂结合例子并延伸讲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也从主贴看到当有的学生质疑他的观点时,觉得“无以为答”,无法说服学生。
我国的精英们,他们为了替我国的资本主义复辟辩护,散布了大量反对社会主义、宣扬资本主义的观点、言论。这些对许多学生头脑中观点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样,当我们向学生宣传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时,这些学生头脑中被灌入的、为资本主义辩护的观点就会窜出来,同我们批判资本主义的观点论战。这在面对面地向学生宣传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时,必须想到的。
老董讲,学生反问后“无以为答”。我认为,大家把在对学生宣讲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以后我们还会遇到的“无以为答”的问题),如老董一样在乌有之乡网站的风华正茂栏目贴出来,更多网友参与谈谈自己认为应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对以后对学生作宣传说服工作是有益的。争取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讨论,使大家在面对学生、青年提出的问题时,不再有“无以为答”。这对争取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谈谈我对老董在课堂上一个“无以为答”的问题的看法,以及举上回答这个问题可借用的参考资料。说得不对的地方,请网友们指正。
老董说,他“谈到了现在美国有2千多万人靠领救济券生活,谈到了现在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谈到了我们的将来可能的遭遇,谈到了穷人富人以及贪污腐化。就有一个学生表示不同意见。‘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你怎么说呢?’……还有一个女生说:‘你那意思是不要富人了?没有富人,怎么会有积极性?’”。
我个人认为,老董这里用“穷人富人”的概念,没用剝削阶级、被剝削阶级或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概念,很容易使自己被动。
穷人、富人是对阶级剝削社会表面现象的一种表述,即它并未接触到阶级剝削社会的深层次的东西——阶级和阶级剝削。穷人、富人这种对阶级剝削社会表面现象的表述是几千年前就有的,是人们对社会认识不深入的表现。而阶级和阶级剝削这些能揭示剝削社会本质的概念,则是最近一两百年才出现,是人们对阶级剝削社会认识深入的表现,它能揭示阶级社会出现穷人、富人的原因。而我们分析社会,应从社会本质进行分析,而不应只限于社会表面现象。因为只限于社会表面现象的讲述,是肤浅的,它可能无法说明其它的一些表面现象,从而“无以为答”。
从老董文章看,他似乎没有从阶级剝削社会中,穷、富与被剝削和剝削的关系进行讲述或论证,这使他在学生对他说“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时,他“无以为答”。而学生头脑中似乎也没有这种关系,才说这种话。所以我们应给学生们讲明这种关系。
物质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大众的劳动创造出来。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如不参与劳动,也不能创造物质财富。资本家不劳动或劳动很少却拥有巨额财产,乃是通过剥削劳动大众,榨取巨额剩余价值而更富。剩余价值本来就是劳动大众的无偿劳动,而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又被当作资本用来继续进行剥削。即资本家(老板)是作为资本的化身要求劳动者劳动,并占有和出售劳动者劳动的产品而致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因为遭资本剥削、压迫反而贫穷。有不少官员、精英等也富,那是因为他们为资本服务,得到剝削阶级——资产阶级贿赂或赏赐而富,他们富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社会存在阶级剝削。剝削阶级用他们榨取的巨额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来拉拢官员、精英等。我认为这样讲,能讲清楚阶级剝削社会贫、富与被剝削和剝削的关系,即讲明贫富产生原因。
以上是我们这社会产生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但仅这样从理论上说明还不够,还应举些血汗工厂、奴隶窑工等具体事例来论证剥削产生穷人、富人,证明我们的论点,增强说服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引用些有正义感的非共产党人的观点来证明资本主义存在剝削,是剝削致富。使学生认识到,“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里可借用下述一些资料。
法国著名律师朗克罗瓦写道:“当社会存在富人和穷人,当法律和法庭竭力维护富人特权的时候,还有什么公平可言……但愿有人来指责我,说世上也存在诚实的富人,他们是靠自己的血汗一点一点地积累财富的。我敢说,没有一个真正诚实的富人。只有当他们剥削别人的劳动,以高价出卖商品时,他们才会发财致富……富人最巧妙的手法正是让这些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朗克罗瓦《法国司法黑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美国学者麦克劳也指出,资本主义“力图建立一种新的剥削形式,反对者称之为‘工资奴隶制度’。不少作者根据卡尔.马克思给资本主义所下的原始定义,强调资本主义体制不只是市场经济,也蕴含着由资本家或由其利益统治的政治体制。这种定义包含着相当大的真理……一旦市场开始替代这些常规,政治权利就开始移向新富”。他还写道,在美国,“至于普通工人,被权力大过他们的几乎每个人剥削。”(麦克劳《资本主义世纪》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6、7、358页)朗克罗瓦说得好,“富人最巧妙的手法正是让这些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而资产阶级宣扬自己是“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的观点,正是企图让“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
即使两三千年前,人类祖先虽不知阶级、剝削等概念,也知道当时的社会(即私有制社会),富人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是靠一般大众认为不道德的坏伎俩致富。例如,西方“多数伦理系统都有严厉告诫,说追逐富有如何如何毒化灵魂。公元前六世纪,雅典政治家梭伦评述道:‘坏人多富,好人多穷’。圣经中《马太福音》提醒说:‘让富人进天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即富人坏,只配下地狱,不配进天国──笔者注)。’”(《资本主义世纪》第5页)
学生说“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他们极可能以比尔.盖茨为例来证明,认为盖茨是靠发明成富人,“是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这儿我们可把《我们对保尔和比尔的认识》中讲述比尔.盖茨部分作为批驳的参考资料。
“有人称盖茨为英雄,因为他‘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因为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才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创造了自己的帝国,在给自己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改革和推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作了巨大的贡献。’
这里,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盖茨的致富不是他从事科学研究。世界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整天在书堆和实验室奋斗的科技人员能靠科技研究拥有上百亿美元的财富。再说,微软的全部科技成果和工艺技术,不是一个或几个天才所能完成的,它是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劳动成果,是他们创造了这个微软帝国。……如果认为盖茨的才华创造了微软帝国,那不过是个人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神话的一种翻版。
盖茨是资产阶级的英雄,因为资产阶级的个人价值就在于金钱,钱多则价值高。这种价值观也影响了我国的一些人,他们因为盖茨拥有上百亿美元而认为他是英雄。这种价值观掩盖了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价值的贬低,掩盖了劳动者是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源泉这一事实。”这个资料实际也说明,盖茨是靠剝削“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致富的。而相信盖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创造了自己的帝国,在给自己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改革和推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作了巨大的贡献”的说法,不过是中了资本企图让“无知的受害者保护他们”的圈套。
对“一个女生说:‘你那意思是不要富人了?没有富人,怎么会有积极性?’”我认为应这样回答,社会主义不是“不要富人”,是要消灭靠剝削致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消灭剝削,不会有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受剥削的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就不会有个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经济过剩危机,从而更有利生产力发展。再加上消灭剝削,社会主义更易实现共同富裕。
另外,沒有剝削产生的富人们——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摆脱剝削,地位有很大提高,从被剝削者变为国家主人,工厂工人没有失业之忧,伤病全报医药费(古巴、朝鲜等任一公民进医院看病、住院根本不交钱,所以不存在报医药费),企业给职工提供住房……体现国家和企业保证职工的权利。再加上实行按劳分配,这些都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各个工厂(包括小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大搞技术革新,许多厂都有自己搞的技术革新设备、装置,这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劳动者积极性高的表现。
反之现在的企业,工人受剝削压迫,稍使老板、工头不满意就叫你走人。企业极力回避对工人在医疗、工伤、住房等方面的责任。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就企图以损害工人利益的方法——降薪、裁员等来解决问题。因此工人就根本就不关心企业,也没有钻技术,为企业搞技术革新、搞好企业的积极性。所以现在的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几乎沒有技术人员、工人自己搞的技术革新设备、装置,新设备、装置基本是到外面买。
这是我对老董文章中一个问题的看法,极可能不完善,甚至有错误,请指正、批评。
面对这些学生,我无以为答
今天,在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事,我不能平静下来。我有些犹豫,该不该把它记下来呢?
我想这件事可能是一个终结,表明了那些学生的不认同。因为我感到了他们的反感。
在第二单元的最后有一个小幽默(A young man who had received his diploma from a leading university had been looking around successively for a position, for employment, and for a job. Entering an office, he asked to see the manager, and while waiting he said to the office boy:
“Do you suppose there is any opening here for a college graduate?”
“Well, there will be,” was the reply, “if the boss doesn’t raise my salary to three hundred dollars a week by tomorrow.” )。其实,它不仅是一个幽默故事,现实生活中的美国和我们国家,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其大体意思如下:
一个在顶尖的大学里获得的学位的大学生到处各地求职,找工作。他走进一办公室后,要求见经理,在等待的时候,他与勤杂工谈话。
“您说这里有适合大学毕业生的职位吗”
“哦,会有的,”他回答说,“如果老板明天还不把我的薪水提高到一周三百美元的话。”
说实话,假如没有这个小故事的话,也可能不会发生今天的“冲突”。
从这个勤杂工的境况,我谈到了美国人的平均收入(约每月三四千美元),谈到了现在美国有2千多万人靠领救济券生活,谈到了现在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谈到了我们的将来可能的遭遇,谈到了穷人富人以及贪污腐化。
就有一个学生表示不同意见。
“有好多人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富人。你怎么说呢?”
我很冲动(这是不应该的):“你滚吧。”
其实,我想一想,他想像中的富人可能只是他周围的那些“富人”。
当有同学提到前两天又有几个女孩子因讨薪不成跳楼的事情时,他又说:“怎么不告去?”
“你告谁去?”
看来,他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学生。
我说中国人要想度过难关,不论是市场经济也好,还是计划经济也好,最后的办法就是实行票证。接着一个学生爆发出来了。
“那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搞平均主义是行不通的。”
他是爆发出来的,我也感到不可思议,也有些不高兴,说了两句气愤的话。
他更斩钉截铁了:“说白了吧,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是破釜沉舟的那种神情,可能心里想:“我就是这种观点,你愿怎么就怎么吧。”他可能是不管不顾了,非得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是不 管不顾 老师是不是会让他期末不及格了(我是不会故意那样做的。假如他自己考不及格,我很有可能不会照顾他)。
他还急切地拿出太平天国来,说明“平均”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然后,就有一两个学生表示同意,附合他:“就是!就是!”
还有一个女生说:“你那意思是不要富人了?没有富人,怎么会有积极性?”
又是这样,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难道你的爸爸让你干点儿活,你都说没有积极性不干吗?”
……
他/她们都说这是他/她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她们觉着他/她们非常有道理。
他/她们说你有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有自己的看法你不能非得让别人赞同你。难道我不懂这样的道理吗?
我向最开始的那个学生承认自己不应该那样粗鲁,我只是想希望他们有面临艰苦日子的时候能有心理上的准备。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只好领着学生把单词来读。
我想象不出我们的将来是什么样子。
一个景象是我们还能在这片土地上“劳动”和“生活”,当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白皮肤的美国人们会发发善心,开设了好多好多的施粥点,让我们排队领饭去……
一个景象是我们东南西北地乱窜,今天人吃人了,明天打砸抢了……
……
很惨吗?
说不定有本事的大学生们想要的就是那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