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命与钱

火烧 2011-12-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探讨人命在市场经济中被量化为金钱的现象,如事故赔偿、人命价格等,反映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忽视与金钱至上的问题。
    煤矿事故、瓦斯爆炸、列车出轨、富二代撞死人、校车事故、等等等等,这些置人于死地的消息,总是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报纸、网络的显要位置,给人的感觉是人命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了,仅仅变成了死亡数字。紧接着,在同样的版面,就会很快冒出人命换算成钱的消息,这个事故死者赔偿20万、那个赔偿25万、或者30万、甚至高达80万……不一而足。在这有中国特色、坚定的商品市场经济、坚持发展第一、鼓励和刺激负债欠钱消费的大环境下,一切似乎都能用钱来衡量,包括人命,用钱赔偿、用钱抵换、用钱衡量、用钱摆平、用钱买卖。人命,不就是钱吗,20万不够40万,100万不够200万,有钱能使鬼推磨,再贵的人命,管他是幼儿、还是大学生,管他是农民还是工人,总是经不起钱堆、经不起钱砸的。几十个儿童鲜活的生命,在天平上压不过1000万人民币。一个大学生,撞死他,完全可以讨价还价,不就是像买肉嘛?无非是小数点前多个0少个0的问题。
    那些死者,他们曾经是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是什么样子?多大了?喜欢什么?有什么梦想?有多少人深深地爱着他们?这些我们看不到,我们只关注亡者数字、人命价格。是啊,富人坦言,不就是一个孩子啊,给你几十万还嫌少呀,黄金都没有那么贵。伟大的商品经济,伟大的市场经济,钱才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和宪法,钱才是最崇高的思想和道德,所有一切都应流淌钱的血液。

相关文章

  • 巩献田推荐文章:为什么中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 李炳炎:初次分配改革与所有制结构失衡
  • 钮文新:注重“不由自主”的经济因素
  • 马耀邦: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
  • 改革开放、“顶层设计”与发展方式转变
  • 腐败分子也是路线的受害者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问
  •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中的两种对立的思路
  • 孙锡良:“十二五规划”之“经济转型、刺激消费”篇
  • 凛然:刘鹤指鹿为马,发展方式转变战略面临流产危险
  • 十二五规划应针对社会主要矛盾:两点建议
  • 从蒙牛、伊利“对掐”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