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纪委为官员豪宅打廉洁包票?

火烧 2010-04-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湖南石门县官员豪宅腐败引发公众质疑,张前云豪宅价值500万,称已向纪委汇报,但公众质疑财产来源。文章探讨纪委申报制度有效性,指出官员财产申报缺乏透明度,无法证明廉洁。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曾被踢爆配置十一名副县长丑闻的湖南省级贫困县石门县,又被网民揭发有一条「官员豪宅腐败街」,数十官员在街上大建豪宅,其中一栋属于该县人大副主任张前云的豪宅,价值五百万元,当地民众对此敢怒不敢言。张前云回应称,建房前后他都向当地纪委作过汇报,并无问题。
  看到这位张副主任宣告“并无问题”的依据居然是“建房前后都向当地纪委作过汇报”,恐怕大家又只能被“雷”得无语了。房屋价值500万元,而张副主任就算全家都是高薪公务员,也不知这500万元从何而来!“向纪委作过汇报”就能证明这巨额财产的来源“并无问题”么?即便能,那也只能管用于张副主任和当地纪委之间,与老百姓的质疑及检察院的线索恐怕没有多大相干。而且就算当地纪委曾经接到过张副主任的汇报,也不等于当地纪委就已经为而且能够为张副主任的巨额财产打廉洁包票,因为“并无问题”的结论我们也只是听张副主任在说,并未看到盖有当地纪委红色大印的书面证明啊。
  当然要说张副主任用当地纪委“并无问题”的结论来应付公众丝毫没有道理,它毕竟也是官方的一种正式制度。记得就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强调要加强官员财产向纪委申报的做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也非常自豪地对记者说自己的财产“早就申报了,中纪委有底可查”,因而张副主任拿当地纪委来做靠山,也是其来有自。不过张副主任的情况和其他向纪委申报财产的领导干部有一个关键的不同,那就是别的领导干部尽管在纪委有底可查,公众不知究竟有多少或者由那些东东组成,张副主任的财产可是有这豪华高档的500万元房产呈现在广大群众的眼前啊。俗话说“眼不见为净”,又道是“眼不见心不烦”,谁叫你张副主任要用这煌煌的500万元来刺激群众的眼睛呢?既然敢用这煌煌豪宅炫痛公众的眼睛,而自己又是由民脂民膏奉养的公仆,又岂能用一个“内部申报”来作为最管用的说法!
  由俞正声同志的“早就申报了,中纪委有底可查”,笔者不禁又想到曾经是俞书记前前任的陈良宇,想来他在中纪委也曾经申报过也是有底可查的吧,但陈良宇后来落马时好像也有巨额财产。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已经向所属纪委申报了多年的财产,但不知近些年落马的那些动不动就上千万的贪官们,他们在纪委申报的财产和最后司法机关查实的财产是否一样?尽管各级纪委从未在贪官落马后公布过他们当初申报的大体数额和组成,但恐怕谁都清楚,除非这些贪官们是弱智或者是吃定纪委,他们又怎么敢把自己的真实家底报告给纪委?所以从逻辑事理上说,纪委所接到的官员的财产申报,既没有公众意义,更不具证明作用。比如此次重庆的文强局长的家财已经亮了底,可是重庆市纪委会不会把文强的申报情况亮给公众——或者至少是文强所在党委或者支部——看看呢?笔者的估计肯定是天方夜谭。
  回到张副主任用向当地纪委汇报过来证明“并无问题”的问题上来,道理非常清楚,纪委面对一位副县级领导干部能够修建价值500万元的豪宅的汇报,假如还有一丝职业的敏感性,恐怕是不会轻易表态说“并无问题”的。而且就算是当地纪委硬是要说“并无问题”,恐怕也难以打消公众的怀疑——老子说儿子没有问题,外人能信服么?所以最能让公众释疑的方式,恐怕还是做公仆的应当向主人认真报盘,才能真正平息公众的疑惑,而且,而且也才真正符合主仆的基本伦理——假如这主仆关系真实的话。

相关文章

  • 李成瑞等:关于将反腐倡廉两项意见纳入党的建设内容的建议
  • 公示财产和己不正焉能正人
  • 忠言:财产“倒公开”羞辱了谁?
  • 官员财产公示应该两头先行
  • 官员财产公示岂能搞“一党两制”?
  •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应尽早实行
  • 赞官员的“先让老百姓公布财产”
  • 李成瑞:官员财产申报已提22年 差政治决心
  • 不要高兴太早,财产公布也是治不了贪官的
  • 关于公职人员申报公布财产问题的几点意见
  • 官员财产的红盖头何时掀起来
  •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势在必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