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乌有讲堂

韩德强讲座简讯: 中国对美日外交政策得失之我见

火烧 2005-05-09 00:00:00 乌有讲堂 1025
分析中国对美日外交政策得失,探讨日本右翼扩张原因及遏制策略。结合历史与现实,解读社会主义阵营变化对日本的影响,以及中美建交对日本右翼上升的关键作用。

5月8号,是中国的国耻日。近月来周边事态持续紧张,中国的外交政策应作何反思?5月8日晚7点,乌有之乡书吧请来著名学者韩德强,讲座简讯如下:

今天讲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力量日益猖厥,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扩张态势?二,我们有什么办法去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

    对第一个问题,首先回顾历史,追溯一战和二战中日本的表现。一战时日本已是亚洲的强国,但无殖民地,资源缺乏,六大财团垄断日本经济,日本从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所以有对外扩张的冲动。站在日本角度看,扩张是那么顺理成章。一战结束后,日本工业力量和军事力量互相加强。

按照西方历史学家分析,日本扩张是因为日本是个好战民族,把原因推为“民族性”;就像把德国参战解释成希特勒的个人因素一样。今天主流社会上西方历史学家的解释处于上风。但是如果按马克思的观点,从垄断资本主义的角度反思,就会追溯战争根源是自由资本主义,不能搞资本主义,那就只有搞社会主义了。我们认为日本不承认错误是因为国际格局和国际地位不需要它承认错误,不是“民族性”的问题。

为什么日本缺乏人性?日本的老百姓热爱和平,可被国家机器组织起来了,这时候它不杀人是有困难的。如果中国也被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组织起来成为军队,也会好战。

美国其实也好杀。一九四五年日本已经败相毕露,美国还要投原子弹是为了和苏联抢夺对日占领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一度打算消灭日本对外作战能力,要把日本全部军事工业设备拆毁。但是考虑到要和社会主义阵营较量,不能让日本走投无路而进入社会主义阵营,所以没有这么做,而是使战后日本垄断财团获得了恢复。

再看中国对日本外交起的作用:新中国放弃战争赔款,优待日俘,结果从中国回去的日本战俘主流是亲华的。在其它问题上,中国向南援越,向北保卫珍宝岛。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不可侵犯的力量。这才有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中国占据了主动外交地位。在国际力量抗衡中采取联美制苏,联苏制美,联第三世界国家制美苏这三大战略。日本敏感地觉察到中国成为第三个权力中心,对日本右翼就是突然多了一个主人,日本左翼力量在国内上升……但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却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主动变为被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此后日本国内右翼力量上升。

再有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对日本产生冲击非常大。失去敌对的社会主义阵营后,美日欧之间西西矛盾突出。日本对美国说“不”的声音出现了一度,但日本缺乏力量对美国说“不”。美日政治经济上绑得很紧,但又有分岐,所以日本右翼感到困惑,出路在哪里?答案就是扩张!

第二个问题,中国该怎么办?

单独对日本强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美国强硬,日本欺软怕硬。只有中国成为强国,日本才会听你的。如果中国在对美国软弱的情况下对日强硬,这就像妻妾相争。中日两边民间情绪互激上升,就会走向战争的边缘,美国就会非常高兴。小布什是用民主的口号表达了美国要推翻世界各国(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声音的,它怎么统治全球那么多国家?基本办法是分而治之,挑动群众斗群众。比如台独的声音强起来,中国就让美国来说句话,美国说好啊,你买我30架波音飞机;台湾要武器,美国两头吃。这个手段同样用在老欧洲和新欧洲之间。

正确的反日是既反美又反日。有人说这太强硬了吧,难道我们要放弃韬光养晦吗?我们内政是不是要调整?今天中国二十多年和平发展时期,与前三十年奠定的比较高的国际地位有关系,我们因为太软,已经落到四面树敌的地步。外交资源需要重新积累,我们老放水放水,现在到了蓄水的过程。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美国对日本也是有很多伤害,日本对美国也有很多仇恨。日本和美国的金融战把日本搞惨了,使得国内产业空心化,日本自从货币升值到现在,十几年来经济零增长,靠130%的国债维护着,这是日本内在的反美因素。日本泛左翼还存在,日本国内左右两翼都可能对中国友好,但只有中国对美强硬,这种情况才可能出现。什么叫高明的外交策略?就是疱丁解牛,在看上去没有缝的地方插上一把刀。希望我们的外交决策者使中国摆脱受强国欺辱的地位,真正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讲座结束后,韩德强老师回答了许多大家关注的问题,有一些朋友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热烈的讨论持续到会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