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防外交

纽约时报:国际应帮中国鸽派战胜鹰派 继续韬光养晦

火烧 2014-07-18 00:00:00 国防外交 1029
文章分析中国内部鸽派与鹰派的战略争论,强调国际社会应支持中国鸽派,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政策,避免过度扩张引发反华情绪。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17日 文章,原题:帮助中国的鸽派

  1980年,中国经济不及美国1/10。30年后,中国GDP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且不曾扰乱世界秩序。在几乎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中国长达30年谨慎应对外部挑战的做法,被近3年自负且时而“鲁莽”的行为取代。

  某种程度上,这种新姿态可以解释西方媒体缘何正形成一种“共识”——中国成为扩张主义军事大国。在此“共识”尚未“盖棺定论”前,我们应提醒自己: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这个国家及其政府都并非“单一整体”。最近访问北京期间,我发现中国高层正进行别开生面的争论:中国应采取何种战略。

  按西方术语,中国存在“鹰派”和“鸽派”。鹰派称中国遭受过百年屈辱,强大起来的中国应挺直腰板,果断在东海和南海主张本国利益。不过在北京的争论中,鸽派并未败下阵来。相反,他们利用西方媒体批评中国的浪潮,以及显示中国的亚洲邻国愈发焦虑的皮尤最新民调,提醒中国领导层:勿忘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告诫。

  他们认为,中国近来咄咄逼人的行为释放反华情绪“老虎”,而一旦放出,就很难再将其关入笼中。在他们看来,“时间”站在中国一边。由于实力与日俱增,中国“耗得起”。

  在内部存在这种争论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下结论并不明智。中国未必会变得更具敌意。中国人仍对屈辱念念不忘,而西方新闻界中涌现的反华舆论加强中国鹰派所谓西方存在对华“遏制阴谋”的主张。

  与毛和邓时代相比,中国的公共舆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挥重大作用。中国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他们活力十足,但也存在可能被居心叵测的声音控制的危险。

  中国领导层的优先事项并没有变,他们将90%的时间用于内部事物。在中国鸽派辩赢鹰派上,国际社会有很明显的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怎么做才能帮助中国鸽派?▲(作者马凯硕,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曾担任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丁雨晴译)

相关文章

  • 曹大编辑是什么派?
  • 老骥:要和平发展,不要和平主义
  • 从哲学上驳某些专家的谬论
  • 中国被美国逼得走投无路不属于人类社会反常现象
  • 老骥:越南暴乱是美国重返亚太阴谋的一部分
  • 罗援:“言战”何以成罪 “干政论”必须休矣
  • 世界很混乱,小平牌友都出来为国企私有化站台
  • 张志坤:一味地“韬光养晦”才是弱国心态的表现
  • 寒江钓雪:外交官反复背书韬光养晦还是表示要彻底当孙子到底
  • 张志坤:和平崛起,当代中国最大最惊人的战略假设岌岌可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