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纽约时报不安:防“中国意识形态渗透”
核心提要:强大的西方怎么会在心理上脆弱到这样的地步?就在不久前,《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大学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edX网站上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事情,宣称这是对外“加强意识形态输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下属公司在美国开展一些合作,CRI的一些音频节目通过美地方电台的频道播出,这引起路透社的深度“揭秘报道”。该报道说得很邪乎,称中国在美搞“隐蔽电台网络”,向美国听众宣扬中国的立场,就像CRI干了什么“隐蔽战线”的工作似的。
强大的西方怎么会在心理上脆弱到这样的地步?就在不久前,《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大学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edX网站上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事情,宣称这是对外“加强意识形态输出”。
西方舆论对孔子学院的议论更是此起彼伏,好像生怕他们的孩子在那些中文班里学汉语时,会被来自中国的教科书和老师们“洗脑”。
回到广播的事,美国那家地方广播电台并没有受控于CRI,即使按照路透社的披露,它也只是播出了CRI的节目。这样的合作在世界各国媒体之间不知道每天要发生多少起。路透社的报道质疑它的合法性,而《环球时报》英文版每年就要使用路透社的大量图文内容,还要为此向路透社付费,我们被它的报道搞糊涂了:这样做合法吗?
还有,《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动不动就对外收费,卖给外国机构很多版面,刊登宣扬那些国家价值观的文章。这成了美国主流媒体的一种捞钱方式。为什么不问问《纽约时报》这样做合法吗?
中国大学在edX网站开门毛概课,一共才3000多注册学生,美国700多人,《纽约时报》就不安了。中国每年有几万个孩子去美国留学,去英国等欧洲国家及澳、新的也很多,中国是不是应该担心那些学生在西方被“洗脑”,从此限制他们出境?
中国不知道翻译了多少西方的思想著作,各大学开了多少门西方理论的课程。中国数不清的人用苹果手机,据说所有信息和图片都被苹果公司给“云”了。光是麦当劳、肯德基对美国文化的传播,相当于给中国孩子们开了多少所西方版的“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还有NBA、欧洲三大杯、一年几十部好莱坞大片,要是有路透社、《纽约时报》警惕性的1/10,中国人还不得被吓死!
西方媒体所展现的那个“神经质的西方”实在是有点没出息。就说美国,它并没有衰落,中国也根本没有能力对它进行意识形态挑战。中国互联网上的“美分”一抓一大把,倒是中国应当从美方的警惕中得到些启示:我们过去是不是对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管得太松了?
此外美国是崇尚“新闻自由”的国家,原来在那里播些来自中国的声音,是与这种“新闻自由”相抵触的。看来西方媒体“很讲政治”,很愿意主动敦促政府给“新闻自由”划边界,它们甘当守卫这条边界的志愿者。
实事求是说,当今的世界舆论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大媒体公司主导,而且西方的舆论霸权是西方中心主义受到动摇时最固若金汤的堡垒。非西方国家普遍有受到西方舆论压迫的苦衷,它们努力发出一些自己的声音,至少目前还谈不上同西方对抗,只是希望能有一些自己介绍自己的权利,别让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描述成为世界了解它们的全部。
西方如果连这么点缝隙都舍不得让出,那么它们真是要把事情做绝。随着新兴世界的崛起,它们把一些非西方的声音带进西方社会,是无法阻挡的自然过程。一定要拒绝这个过程的西方人,他们是在与天道过不去,在跟自己过不去。
环球论坛网友点评:
来自英雄城:有感于中国的“意识形态”
今天上午读到环球网社评《西方竟防上“中国意识形态渗透”了》这篇文章后感触良多;为该篇文章精彩论述而欢欣鼓舞。
文中提到:就在不久前,《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大学在国际在线教育平台edX网站上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事情,宣称这是对外“加强意识形态输出”。中国大学在edX网站开门毛概课,一共才3000多注册学生,美国700多人,《纽约时报》就不安了。中国每年有几万个孩子去美国留学,去英国等欧洲国家及澳、新的也很多,中国是不是应该担心那些学生在西方被“洗脑”,从此限制他们出境?中国不知道翻译了多少西方的思想著作,各大学开了多少门西方理论的课程。中国数不清的人用苹果手机,据说所有信息和图片都被苹果公司给“云”了。光是麦当劳、肯德基对美国文化的传播,相当于给中国孩子们开了多少所西方版的“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还有NBA、欧洲三大杯、一年几十部好莱坞大片,要是有路透社、《纽约时报》警惕性的1/10,中国人还不得被吓死!······
意识形态始终是中国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实力一直弱于西方,而我们又施行与西方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我们面临着长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压力。常有人认为,意识形态首先是认识问题,然后才是政治问题。人们的认识是现实的反映,意识形态的问题无法通过搞意识形态的方式解决,而应把全部力量用来改变现实。只要西方社会整体实力上强于中国,西方价值观在中国的流行就不可避免。这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有其道理,但在政治上又是幼稚的,决不可作为国家政策制定的基础。因为意识形态一直是西方对华开展斗争的重点领域,并且成为西方涣散中国社会团结的主要突破口。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远甚于其他领域,西方在发动政治进攻,而我们却在讲认识论。
中国独特的政治道路带来发展的高涨势头,但也使我们在与西方世界交往时面临遭政治颠覆的风险。中国社会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但我们用来支撑自己稳定自信的资源依然不足。的确,等中国的国家实力大大超过美国、人均生活水平也与西方接近时,意识形态之忧必将彻底缓解。但问题是如果我们不现在就行动起来巩固自己的意识形态阵线,我们大概根本就走不到获得完整自信的那一天,而会在中途倒下。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核心政治资源,每个国家都对它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人越来越看清楚了,美国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国家,做什么事都“政治挂帅”。美国的国家智库不可能允许一个支持共产主义的学者担任要职,同样,欧洲的公共媒体里甚至容不下一个为中国说几句公道话的编辑。为什么中国的国家智库里要包容在价值观和行动上都与西方力量一致的人呢?还有,看看中国的媒体里有多少西方政治制度的推崇者吧。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中国这样的现象比较多,想干干净净地消除不太现实。改革开放让中国向西方打开了大门,包括思想之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翻译了那么多学术名著,这是西方思想向中国自然而然的渗透过程。客观而言,我们需要吸收西方的思想,否则中国就是局限和僵化的,不会有今天。然而引进西方思想至少在短时间里加剧了部分中国人的不自信,这个问题注定会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化,成为西方对华博弈时试图撬动我们的一个支点。中国必须在打开国门的同时把这个风险尽量降低,否则我们不会向西方越学越精,只会越学越傻。不仅在社科院,在中国大学以及意识形态活动集中的各个机构里,都需高度重视思想领域的复杂和多面性,避免它的失衡。西方力量已经主导了部分人士的思想方式,甚至影响了他们对实现个人利益途径的设计。
由于中国要继续对外开放,继续改革,未来的意识形态竞争仍将面临很多新情况和挑战。我们不可因噎废食,自己吓唬自己,但更不能犯幼稚病。把握意识形态问题既需要站到中西竞争和国家现代治理的高度,也要细致入微地了解社会思潮动态,区别对待之。这的确是对崛起中国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