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爆发反体制情绪
刚刚结束的第八届欧洲议会选举成了欧洲各国反欧盟情绪的一次集中宣泄,原因就在于欧盟成为欧债危机和全球化冲击的替罪羊。
尽管在欧洲议会751个议席中,亲欧的中左翼和中右翼政党赢得403个席位,但极右翼和反欧洲一体化政党异军突起,在欧洲议会席位暴涨三倍,占据欧洲议会的1/5席位,在欧洲政坛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以“反欧盟、反欧元、反移民”为政治纲领的法国国民阵线、主张退出欧盟并实施严格移民政策的英国独立党,成为两国此次选举最大赢家,使其国家的执政党和老牌政党相形见绌。
分析表明,疑欧党派和右翼势力的群体性崛起,不是偶然的,这是欧洲民众反体制情绪的集中爆发。这些党派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左右欧盟发展走向,但从长远来看极可能重塑欧洲政治生态,增加欧洲政治的不确定性。
欧洲政治不确定性从何而来?
首先是欧债危机冲击。欧债危机造成欧盟2600万失业大军,西班牙和希腊等国青年人失业率超过50%,欧盟推行的紧缩政策造成大量的社会政治问题,欧洲议会选举于是成为选民发泄不满的牺牲品。
其次是全球化冲击。过去跨境流动的往往是资金和低成本产品。如今,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跨国流动的则是创意和服务。这带来新型的赢家和输家,造成社会不平等问题突出。面对新型国家崛起和世界变迁,欧盟国家人民普遍对未来较悲观。
再次是政治红利大幅削减。不仅全球化红利,而且其他政治红利,如冷战结束的红利、欧盟扩大的红利、安全红利,日益消失殆尽。欧盟作为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在流失,甚至欧元区本身成为全球治理的对象,真乃此一时、彼一时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欧盟代表先进。然而今非昔比,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认为,欧盟模式限制了成员国选择,可能不先进反而是落后的。对欧盟国家竞争力不断流失的忧虑、对欧盟和现行体制认同的下降,是反体制政党在这场选举中支持率激增、引发欧洲地震的元凶。
未来如何打破欧洲政治僵局?笔者认为需要重新契约:欧盟与成员国、成员国与公民、欧盟与欧洲人民间的契约。否则,欧盟的失势将无可挽回。
不过,疑欧政党内部凝聚力较差,难以实质上阻碍一体化进程。我们真诚希望,欧洲政治危中见机,使欧盟能不断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正能量。
相关文章
- 欧洲极右政党谋划在新一届欧洲议会成立党团
- 竖琴螺点评5月25日-28日参考消息
- 极右翼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崛起 引发“政坛地震”
- 从GATT到WTO:跨国企业已成超越政党的无冕之王
- [网络首发]金融资本的新发展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
- 欧洲议会选举极右势力突起 欧盟向右转
- 意大利学者:资本主义正在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 解构资本全球化霸权,建设后现代生态文明
- 萧武:全球化时代,何处安放青春
- 于祖尧:开放须防新殖民化陷阱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