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系又在造谣:驳《毛泽东也曾疯狂追星》
12月10日,南方系下属的《羊城晚报》,推出了一篇别有用心的文章“毛泽东也曾疯狂追星”。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2/10/c_12868047.htm
惊诧之余,浏览了一下内容,顿时明白了其险恶用心:恶意中伤,污蔑人民领袖毛泽东。文章言之凿凿地写道:你一定听说过这句话——李小龙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呸!恕老朽孤陋寡闻,出来没有听说过“李小龙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这样的天方夜谭,说“知名度仅次于毛泽东”,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周恩来,想到的是总设计师,怎么会想到李小龙?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江湖艺人,作者的联想也是在太丰富,让人惊讶不已。不错,李小龙是位名人,但毕竟是江湖中人,人们的联想与成龙、李连杰放在一起还顺理成章,与毛泽东相提并论则很不相称。
“毛泽东也曾疯狂追星”又从何谈起呢?作者这样告诉大家:“你未必知道这件事——毛泽东也迷李小龙。”接下来显示对李小龙大肆吹捧:李小龙使“Chinese Kung Fu”(中国功夫)一词,成为流播世界的热门词汇;是他和他的“功夫”,让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男人,在世界上有了新的形象——无论是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知道李小龙的,哪个男人没摆过李小龙那经典的“呜哈”姿势?李小龙是中国人的骄傲。作者称毛泽东迷李小龙的唯一证据是“文革”期间文化部副部长,样板戏京剧《红色娘子军》党代表洪常青的扮演者刘庆棠回忆毛泽东生前看李小龙电影的经过——毛泽东盛赞李小龙:“功夫好,打得好!”且不论此事是真是假,仅凭这六个字就能得出“毛泽东迷李小龙”的结论?南方系的文章原来都是这样杜撰出来的!
文章接下来借刘庆棠之口污蔑毛泽东:毛泽东晚年脾气很大,受到限制非常不高兴,会骂人。为了转移毛泽东的兴趣,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他喜欢看电影,就建议他多看一些电影,往往,毛泽东听说有好电影,就会把看着的文件放下,马上看电影,非常高兴。华国锋知道毛泽东喜欢看电影,考虑到毛泽东已经看过很多外国电影,就叫文化部分管电影的刘庆棠想办法弄一些香港影片回来,看看毛泽东喜不喜欢。华国锋的条子上,没有说明是毛泽东要看香港电影,条子上写着:“刘庆棠分管电影,他要看一些香港的电影,希望韦国清同志帮忙解决。”韦国清接待了刘庆棠,看了华国锋的条子,不相信是刘庆棠要电影,就试探着问:“是不是你看?你看要华国锋批示?是毛主席要看吧?”刘庆棠说:“你说是谁看就谁看吧。”当时要搞香港电影,确实非常难,韦国清一时也没有门路,他只好带着华国锋的条子,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梁威林从香港叫到广州商量。正好,梁威林的一个朋友是香港的大律师,他是香港邵氏电影公司老板邵逸夫的好朋友。梁威林就通过这位律师向邵氏电影公司借影片。当时李小龙的电影在世界上已经引起轰动,但是大陆一点都不知道。刘庆棠知道李小龙的影响,也知道李小龙电影在当时很风行,就特别交待梁威林转告那位大律师,李小龙的影片也要借几部,借片的钱由文化部出。
细心的读者,不难读出文章捏造事实、诽谤毛泽东的真实用意。
第一、“李小龙的电影在世界上已经引起轰动,但是大陆一点都不知道”,难道刘庆棠、毛泽东不在大陆?刘庆棠也不在大陆?他是从哪儿知道李小龙影响的?毛泽东一点都不知道又怎么会要看李小龙的电影?文章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为了污蔑毛泽东,南方系达到了不择手段的疯狂地步。
第二、文章把毛泽东描绘成没头没脑的追星族,“听说有好电影,就会把看着的文件放下,马上看电影,非常高兴。”尤其令人憎恨的是还弄了个“毛泽东疯狂追星”的标题,追星既不存在,疯狂又从何谈起?时下追星族几乎就是脑残的代名词,诸如杨亚娟狂追刘德华贻笑大方,南方系用“毛泽东疯狂追星”的标题,将毛泽东妖魔化为不学无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追星族,其用心何其毒也!
第三、文章暗讽毛泽东假公济私。为了看电影,让华国锋、韦国清、刘庆棠忙的屁颠屁颠的,末了,毛泽东看电影的“钱由文化部出”,让人感觉毛泽东也在搞腐败。事实是这样吗?现在华国锋驾鹤西游,南方系就在这儿信口雌黄,不管真的假的,传播出去再说,不管人们相信不相信,先泼毛泽东一身脏水,这就是南方系的罪恶逻辑。
相关文章
- 董玉振: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艰难历程---看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成就(旧闻)
- 论毛泽东和民主
- 清明节售印有毛主席头像冥币惹众怒
-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
- 红霞万朵长相忆,浩歌千古酬知己——读毛主席1973年修订赠杨开慧词感想
- 昆明红歌唱响“三.八节”
- 文艺路线的复议
- 黎阳:谁说毛泽东对科学无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之一
- 失败是检验真理的另一标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毛泽东是中国民主的最伟大推进者
- 毛泽东提倡良好的文德文风
- “东方红”上阳光明媚 “东方红”下红歌嘹亮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