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水稻陷入国外专利陷阱
中国转基因水稻陷入国外专利陷阱

中国转基因水稻陷入国外专利陷阱——我国粮食安全,还能胜算几分?
中国 — 当我国上亿的稻农每种一粒种子,我们13亿人每吃一粒米饭,都必须给国外专利持有人交上专利费,那将是怎样的情形?绿色和平和第三世界网络的最新调查报告就显示,我国最接近商业化生产或在研的8种转基因水稻全都被国外的专利所控制,一旦批准商业化种植这些转基因水稻,我国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将面临重大危机。
国外专利陷阱:用我国生产的粮食来赚我们的钱
根据国际惯例,在科学研究阶段,国外专利还是免费的。但一旦进行商业化生产而没有签署协议,专利持有人就有权收取费用,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提出诉讼。根据现有的信息,以及国际上曾出现过的类似案例,我们可以窥见我国转基因水稻涉及国外专利所面临的潜在影响。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些专利集中在极少数跨国公司的掌握中,并且之前这些公司曾提出过很多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为了牟取更多利益,我国不得不被置于国外公司的条款和条件之下,从而对我们的粮食安全失去控制。

通过转基因技术而生产的水稻正威胁着传统生态农业的正常发展。
由于转基因水稻种子价格会远远高于普通种子,转基因种子的产量却与非转基因种子的相当。如果国外公司可以通过种种途径,比如向农民和种子公司收取额外费用,那么在化肥、农药、柴油涨价的背景下,种子价格上涨对农民承受的成本更是火上浇油,收入减少,自然影响到他们的生计。农民不愿种粮,粮食产量受挫,而我们的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粮价自然要顺势攀升——届时,有粮,却买不起粮的困境势必会影响到一些人。
非法基因污染风波,凸显转基因粮食的安全问题
2007年底,绿色和平收到举报,称湖南某科研机构将转基因水稻非法冒充为常规杂交水稻进行田间试验并已申请品种审定,试图获取商业化种植资格。经过调查,2008年1月,绿色和平正式请求相关部门立即停止非法转基因水稻的田间试验,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水稻品种试验的监控,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
令人高兴的是,2008年6月,农业部决定对参加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生产试验的水稻、玉米和大豆品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跳出国外专利陷阱

事实表明,生态农业不仅能成功无害地控制病虫害,还能提高产量。图为稻鸭共作。
鉴于中国转基因水稻被国外专利控制的严重影响,绿色和平建议相关政府部门立即停止任何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水稻的进程;在已经投入科学研究中,应全面调查是否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云南的水稻混合种植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将产量提高了89%,江苏、贵州、安徽等地的稻鸭共作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表明,生态农业不仅能成功无害地控制病虫害,而且能提高产量。要保证中国的农业长期和健康发展,还需要我们的政府投入更多资金支持那些已经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技术上。
相关文章
- 刘金华:关注转基因,这个问题不简单
- 视频附文字稿: 《转基因赌局:用生命下注》
- 佟屏亚:转基因作物能抗虫、增产是骗人的
- 顾秀林:世界数百科学家公开宣言:转基因安全无共识
- 最经得起科学考验的转基因问题意见书(全)
- 孟山都的黑心成长史
- 佟屏亚:农业部把转基因谎言“科普”到中学生课堂,罪过!
- 杨昭友:转基因鬼子来了,中华民族何处去?
- 直言了 | 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合伙撒谎:联合国没说“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安全”
- 江晓原:为何要回避转基因主粮的专利问题?